黔东南立足自身旅游资源优势和生态自然条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各地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因地制宜发展花卉产业、建设朱木林自然风景区、打造特色农家美食、农家乐等休闲旅游农旅品牌项目,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收。
镇远:玫瑰产业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莺歌燕舞,百花争艳。近日,镇远县?阳河沿岸的二十里玫瑰花竞相怒放,成了姹紫嫣红的花海。花田里,花农们喜笑颜开地采摘。游客们纷至沓来,忘情地拍照留念。好一幅玫瑰闹春图!
青溪镇铺田玫瑰花基地全景。(黄学洪摄)
“这段时间每天都有游客来赏花,周末最多!我们现在都是全部免费开放。”铺田村村支书李云群高兴地介绍,“今年亩玫瑰花进入盛花期,品质非常好。每天采摘鲜花4吨,预计鲜花总产量吨。”
青溪镇铺田村玫瑰花基地农家乐一角。(江春健摄)
据了解,铺田村凭借着良好的水土资源,吸引了玫瑰花加工企业的投入,选定为玫瑰花种植基地,并采取“三变”模式,以“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联结机制运营,惠及农户户,脱贫户户。铺田村已经成为全州乡村振兴示范点,目前全村产出的鲜花作为玫瑰花茶、玫瑰花饼、玫瑰花精油、玫瑰花露的生产原料,年销售收入余万元。
工人在筛选玫瑰花制茶(江春健摄)
截至目前,青溪镇种植玫瑰花亩,鲜花总产量吨。同时,建成了花卉深加工企业2家,建成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点2个。玫瑰产业激活了青溪镇乡村旅游发展,徒步观光、农家乐餐饮住宿、河畔露营、码头垂钓等日渐兴起,示范效应已经彰显,为农民的增收致富拓宽渠道。
“春成锦绣吹折同,天染琼瑶日照开。”蕉溪镇朗洞村玫瑰花基地也是花团锦簇。村民们在田间地头忙着采摘,一个个喜笑颜开。
蕉溪镇科技人员在向农户讲授摘花知识(江春健摄)
“感谢党委政府带领我们栽玫瑰花,景色更美了,日子也更美了!”村民周国芝笑着说,她家流转土地给村里的合作社收租金,自己还来基地务工挣工钱,土地的收益比以前翻了两倍。
据介绍,朗洞村流转土地亩种植食用玫瑰花,平均亩产斤,按照4元/斤计算,亩产值可达0元左右。单是采花季节,平均每人务工收入也有多元。
蕉溪镇朗洞村村民在摘花(江春健摄)
近年来,镇远县立足自身旅游资源优势和生态自然条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在各乡镇发展花卉产业,尤其是在沿?阳河十八湾打造花卉产业带,推进了“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收。(镇远县融媒体中心江春健)
岑巩:加快推动农旅融合点亮“高原翡翠”
朱木林是岑巩县罕见的自然奇观,因朱木树丛团团如数千伞盖而得名。据相关资料记载,朱木,簇生,叶青翠,枝干呈褐色,起皮,呈伞状,树高20多米,均有成人合抱大。朱木树一年四季常青,两度春秋,即每年三月、八月两次发芽、开花、结果,其果名朱木子,可食、入药,有强身健体之功效。朱木簇生在龙田镇代店村徐家湾侗寨的后山上,远观似宝,青翠夺目,如同上天遗落在云贵高原上的一块巨大翡翠,因而在当地有“高原翡翠”之称。
为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岑巩县龙田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相关决策部署,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依托现有自然资源,积极申报项目,争取建设资金,引进合作投资方,全力打造朱木林自然风景区。
“朱木林就是一个天然氧吧、避暑休闲胜地,对于久居大城市的人来说,是一个休闲旅游的绝佳去处。”龙田镇党委书记杨军说,在农旅开发上,龙田镇党委政府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优化、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突出特色”的原则,围绕县委、县政府城乡一体化部署,全面加强与农业资源深度融合,同时在保护的基础上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典故的发掘、开发和利用,努力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和谐共赢。
据了解,徐家湾生长的朱木树苗与当地自然环境已经和谐共生,形成了特殊的生态系统,以致朱木树移栽到别处无法存活,至今朱木树在徐家湾已繁殖到多株,树冠花繁叶茂,远看极为壮观。如今,走在代店村公路沿线向徐家湾处远眺就能看到一幅人间少有的山水画。(岑巩县融媒体中心通讯员吴艳平)
施秉双井镇:“田园”打造文化旅游“主心骨”
施秉县双井镇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紧盯国家战略,抢抓特色产业,把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打造“芋米之乡田园翁西”专属品牌,促进乡村振兴。
双井镇翁西村以打造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为契机,用项目促发展,探索以精品魔芋为支柱产业,香菇、百合全面发展的产业布局,助力乡村振兴。据了解,全村种植水稻、旱稻共余亩,是双井镇粮食主产地之一。
近年来,翁西村科学谋划农旅发展,构建一批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品农家乐,赏田园翁西”为主题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翁西村将农耕文化体验区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区结合,通过喂养家禽家畜、采摘蜂糖李、脆红李、下田捉稻花鱼、柴火餐饮等零距离体验农耕文化的活动,形成有特色,有亮点的乡村旅游项目。当地还通过发挥乡村休闲旅游业连接点作用,新建停车场,打造翁西露营基地、休闲垂钓区,提升翁西休闲旅游水平。
当前,翁西村储备供采摘脆红李亩,新建停车场平方米,休闲垂钓平台余米,投放鱼苗1.5万斤。(双井镇党建办王崎霏)
原标题:《黔东南: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