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和煦,万物复苏,走进黔东南自治州施秉县双井镇双井村,田间地头到处谱写着春的消息。年以来,双井村党支部以培养优势产业为主线,以盘活闲置资源为抓手,以用稳扶持资金为契机,切实增强村党组织“造血”功能,充分奏响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三重奏”,力促双井镇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
奏响优势产业“培育曲”
双井村因地制宜,按照“每年都有新变化、五年实现大变化”的工作思路,开展优势产业提升行动。首先注重发展特色产业,完善蜂糖李、脆红李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加强后期管护;同期探索“绿色稻+鱼”、李树+药材+养蜂立体种养发展模式,深入推进绿色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截至目前,蜂糖李、脆红李、金沙李种植面积达亩,稻田鱼养殖亩,林下中药材亩,林下养蜂余箱,预计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收益30万元。
奏响闲置资产“盘活歌”
该村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高标准、高质量推动闲置资产盘活利用,以外租方式解放村两委管护双手,提高村集体收益的同时切实解决闲置资源盘活利用突出问题。一是对村级集体所有资产和“四荒四边”空闲资源进行集中清理登记。通过完善闲置资源发展规划,对农贸市场、门面的日常经营管理权下放,以招商引资打包外租的形式承包到企业和个人;二是打造关土坳羊肚菌种植基地,引进本土大棚种植人才,以手把手教学的方式外租到户。目前,农贸市场、门面经营管理租金10万元,羊肚菌大棚搭建26个,租金约达4.9万元。
奏响扶持资金“用稳乐”
双井村积极筹措整合用稳扶持资金,推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周边群众就业。一是探索地标生态小米培育申报新路子。以“党支部+企业+农户”为抓手,做大做强生态小米特色农业产业园,挖掘特色产品潜力,逐步培育申报“地标性品牌”,强化村企联动,推动农村群众实现致富增收;二是加强牧歌田园管护。一方面充分利用扶持资金,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技术人员外出学习管护技术,邀请专家到田间地头开展管护技术培训。另一方面依托扶持资金以参股的形式投资到牧歌田园,增加村集体经济分红收入,实现扶持资金保值增值。
通讯员王崎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蒋明镏
编辑 韦依
编审 闵捷 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