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入深秋,在施秉县甘溪乡望城村,村口十里荷花走廊碧绿成荫,青山绿树掩映下的农家乐分外美丽。 “政府政策好得很,帮我粉刷了农家乐的外墙和贴砖,还赠送桌椅凳子,我就投资了几万块。”田雪农家乐的老板田雪笑呵呵地说,从部队退伍后在酒店做过厨师,直到年响应村支两委号召,回到望城村何家坝开起了农家乐,一年经营的毛收入能有30余万元,日子越发红火。 像田雪这样的农家乐,望城村有27家。 荣获中国最美村镇的望城村。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万元。 全村种植精品水果亩。 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63%。 如今的望城村是“美而富、富而美”的美丽乡村,春可观灼灼桃花,夏可赏映日荷花,秋可体验采摘之趣,冬可享农家喷香杀猪饭。 “有女不嫁望城人,望城赌风熏死人,有儿不娶望城女,望城媳妇带坏你。”却是昔日望城村的真实写照。 “以前望城村是泥土路,群众很贫困,80%的群众没有年饭米,家庭人均年收入元。没有通水,群众三更半夜去打水,来回一个多小时。”望城村党支部书记曾维军说,在年时他初到该村担任代理村委会主任,发现群众出行难,饮水不便,和村两委就决心要做出改变,帮助群众摆脱贫困。 为了拔除穷根,村支两委经过考察和研究谈论,决定发展产业。产业选择不懂,就就主动引进能人进村,找土专家沟通想法,但由于病虫害防治和技术跟不上,第一次烤烟种植产业最终失败了。 没有被失败打倒,村支两委总结失败教训,在年时曾维军带领群众一起去湖南考察学习。
“人家条件比我们艰苦都能发展精品水果产业,为什么我们不行!”从湖南考察学习回来后,曾维军坚定决心大力发展种植精品水果产业。 发展产业是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望城村围绕“五步工作法”和产业发展“八要素”,采用“村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村支两委紧抓党建工作,带头成立合作社,通过以强带弱、以先带后、以富带贫等措施,引进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的黑珍珠葡萄和猕猴桃等精品水果产业。 村两委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实产业发展,做强特色产业,以产业为基础打造乡村旅游,农户通过土地入股,村合共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望城村有农业专业合作社4家,种植精品水果亩,覆盖全村人口户人,和广东、广西和重庆等地联系,实行订单销售,一年可销售水果多万斤,辐射带动邻村种植水果0余亩。 在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望城村利用离县城近、交通便利、精品水果多、环境优美等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每年吸引16余万人次到望城村旅游观光,实现旅游收入余万元。 望城村以村“两委”为主导,以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和旅游服务为抓手,全面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全力打造“富而美、美而富”的“甜美乡村”,成为施秉县小康社会建设的一个典型示范村。 如今,望城村变成了“美而富、富而美”的美丽乡村,村口靓丽的十里荷花迎客来,果林中采摘忙,农家乐中畅笑颜。别具民族特色的民居,四通八达的串户路修到了家家户户门口,停车场、广场、通组路灯样样设施齐全,广场上的树荫下,老人小孩们坐在一起,一派其乐融融的氛围。村民过上了“闻得见花香、住得进新房、看得见产业、数得出票子”的小康生活。
望城村党支部书记曾维军说,以后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根据社会的发展和群众的需要,在年将进行品种更新,淘汰品种价值不高的产业,引进新品种种植。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李丽
见习记者陈化勇编辑胡锐编审 晏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