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施秉县白垛乡白垛村的香菇基地,三五成群的村民们正干得起劲,或卸车,或码运,或上架,忙得不亦乐。
“在家门口的合作社做活路,可以得到务工收入、分红收入和土地流转收入,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党委政府真是为我们困难群众办了件大好事”,村民马孝珍一边整理着菌棒,一边笑容满面地说。
发展产业是致富关键。据悉,该乡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发展香菇产业。基地占地面积12亩,建钢架大棚24个,烘烤房1个,60平方米冷库房1间,平方米管理房1座。年,该乡共发展香菇种植17万棒,出售香菇9.95万斤,收益23.6万元;覆盖贫困户分红户,户均元,不仅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还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合一”。
“结合我们村的实际,管理好香菇大棚,实现贫困人口收入和村级集体经济的双提升,以巩固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我们坚信一定能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白垛村党支部书记信心满怀地说。
据了解,今年,该乡将种植香菇8万棒,目前,菌棒正分批次陆续进场,全年预计可采购香菇4.68万斤,总产值达12万元,可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务工增收9万元。(石明红)
来源:黔东南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