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带带出脱贫加速度天眼新闻

“今天到六合村进一步了解了群众生活环境、经济收入等方面的情况,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从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村集体经济等方面对六合村进行引导、帮扶,帮助他们全面补齐短板,为他们脱贫精彩出列出一把力。”近日,施秉县甘溪乡高碑村“两委”来到马号镇六合村,与六合村“两委”共同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座谈会,讨论如何建强党支部,带动贫困户脱贫。   座谈会上,与会党员干部踊跃发言,六合村说实情、讲困难,高碑村谈经验、提意见。其乐融融的场景不时响起阵阵掌声,既见证了先进村高碑村与贫困村六合村的结对帮扶情谊,也见证了两个村子共同践行初心与使命的决心。     “高碑村通过党建引领,大力发展精品水果、特色蔬菜等产业,还建立了茶叶加工厂、葡萄酒庄、腊肉生产坊,帮助群众增产增收脱贫致富。”高碑村支部书记孙兴红说,现在结对帮扶六合村,主要是想把成功经验传授给六合村,帮助他们抓好党建工作,指导他们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早日实现整村脱贫出列。

施秉县甘溪乡高碑村结对帮扶马号镇六合村,并在六合村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座谈会。

“高碑村脱贫的经验和做法经过实践检验,值得六合村学习。”六合村委会主任潘文学说,“通过抓党建工作和产业技术培训,六合村党支部的凝聚得到增强,全村产业发展更上一层楼,相信在高碑村的帮扶下,六合村一定也会精彩出列。”   近年来,曾被列为深度贫困村的高碑村,在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得到中投公司和杭州临安的大力帮扶。该村“两委”以东西部帮扶协作为契机,紧扣产业革命“八要素”,采取“党支部 合作社 农户”的方式,带动群众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种养殖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万元,助力群众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年6月,高碑村整村脱贫,精彩出列。

图为高碑村俯瞰图。

“富不忘乡亲,强不忘弱村。”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高碑村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作为检验主题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主动承担起先进村的带动引领责任,跨乡对口支援未出列的六合村,以推动党建联建、产业联动、资源共享的抱团发展模式,助力六合村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用初心和使命为六合村脱贫注入强劲的动力。   “通过深入六合村开展实地调研,高碑村以民族独特的‘结亲’方式与六合村达成跨乡结对帮扶协议,并签订了协议书,慷慨解囊向六合村资助了3万元。”高碑村支部书记孙兴红说,此笔资助金主要用于帮助六合村30户未脱贫户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据介绍,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施秉县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以党带群、以富带贫、以先带后、以强带弱”模式,把高碑村结对帮扶六合村作为试点,着力发挥“四带”作用,实现村与村资源共享,携手共进,为施秉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双清零”工作做出榜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以党带群、协作发力。在“村帮村”机制中,高碑村把党建帮扶放在首要位置来抓,并经常组织支部党员深入六合村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座谈研讨、学习教育,加强指导督促,带领六合村党支部查不足、找短板,查摆问题,深挖顽症,检视问题,帮助其破解难题,进一步建强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带头引领作用,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为巩固脱贫成效、实现“双清零”任务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以先带后、协同发展。在开展主题教育的过程中,施秉县坚持做到脱贫攻坚与主题教育“两不误、双促进”,不忘初心,勇担使命,聚焦全县脱贫攻坚“双清零”工作,引导已出列的高碑村与未出列的马号镇六合村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书,确保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环境卫生治理、农户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党建等成功经验在六合村落地生根,帮助六合村补齐短板。   以富带贫、技术共享。深入实施“领头雁”培养工程,把高碑村致富能手集聚起来,分门别类建立“本土专家库”。在六合村产业发展过程中,结合村情实际发展需求,选派经验足、实力强的致富能手到六合村实地开展理论知识培训,手把手进行种养殖现场教学。采取“一对一”远程传授和蹲点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搭建技术共享交流平台,帮助六合村贫困群众解决产业发展难题,确保产业有效果、收入稳增加、脱贫有希望。     以强带弱、资源互补。高碑村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阳河高碑湖风景区为核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产业已成规模。此外,高碑村还兼顾实体经济的打造和发展,建起了葡萄酒庄、茶叶加工厂、腊肉生产基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产业效益凸显。结合六合村自然资源优势、民族风情丰富、民族文化深厚的实际,高碑村采取经验共享、资源互补的方式,为六合村提供种养殖产业、乡村建设和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推行“高碑·六合一日游”,打造高碑湖风光旅游与六合村民族文化旅游连线,帮助六合村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旅游业融合发展,促农增收,最终实现精彩出列。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华姝

编辑孙蕙

编审付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5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