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秉县双井镇巧借“东风”兴产业
特约记者彭钢李忠蓉杨旭
自施秉县与杭州市临安区开展东西部协作结对帮扶以来,施秉县双井镇坚持党建引领,巧借东西部扶贫协助“东风”整合资源,积极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子,大力发展坝区蔬菜种植、林下中草药种植、林下蜜蜂养殖等产业,形成以“李子+中药材+蜂蜜”为主导的林下经济产业,推动产业纵深发展,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最后总攻歼灭战。
坝区产业场景李忠蓉供图
杨秀清过去是一位烤烟大户,在年突然而来的一场大病让他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原本富裕的家庭因为病痛成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病痛并没有打垮这个勤劳务实的人,在乡镇帮扶干部的帮助下,让他加入到合作社里面务工,平时他还在网上自学了蜜蜂养殖技术,他通过和镇里面签订养殖合同,承包了镇上一百多箱蜜蜂养殖,勤劳换来的不菲收入,让他重拾对生活的信心,现在他每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
村民正在采摘豌豆李忠蓉供图
“在年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在胸外科做了肿瘤切除,治疗了四个月,就把家里的积蓄消耗光了。随着这个政府产业一来,那就加入到合作社里面,我就是一直在做犁、修剪、施肥等等这一系列的养护,一年呢,也有几万块的收入,在网上又看了一点,学会了养蜂,随着这个年政府和村里面又给我一个平台,我又养了这一大片(蜜蜂),这一片一共有箱,预计今年一箱能产四到五斤,一百五(元)一斤,一箱大概就在四五百左右,大概也有3万左右的收入,我什么都不怕,我身体恢复了,在镇里,村里务工,还有养蜂一年也能找个十多万收入,达到小康不是什么问题,日子只会是越来越好过的。”养蜂能人杨秀清如是告诉笔者。
村民正在坝区劳作李忠蓉供图
精品水果产业李忠蓉供图
据悉,近年来,施秉县双井镇积极探索多种利益连接方式,所有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确保贫困户可实现“四种收入”,(即土地入股、基地务工、保底分红和盈利分红),有效保障了群众尤其是贫困户收益。
辣椒产业育苗场景李忠蓉供图
辣椒移苗栽运场景李忠蓉供图
年,施秉县双井镇的林下仿野生白芨和果林下套种的丹参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长势喜人,花香四溢,附近的蜜蜂随着空气中弥漫的花香前来采蜜。当前正值中药材管护期,附近村寨的群众每天都在药材基地进行除草、打药等日常管护工作,在农闲时又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林下养蜂产业场景李忠蓉供图
“我在这里(务工)有两三个月了,除开特殊情况,家里没事的时候,基本上都在这里务工,80块钱一天,以前在家也是做农田,那个只能是够点吃,得点吃,没得钱,除了打药我们打水、扯草。”在基地务工的工人廖定菊如是告诉笔者。
林下中药村产业场景李忠蓉供图
在施秉县双井镇的关土坳和龙塘村,通过杭州市临安区帮扶资金的扶持修建智能恒温育苗大棚和獭兔养殖场已正式投入使用,这也意味着由过去单一的种养模式转变为现在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实现了育苗育种-种养殖循环利用-贮存加工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
獭兔产业场景李忠蓉供图
年来,施秉县双井镇扶投公司经营的獭兔养殖收入79万元,大棚建设通过租赁、自主育苗方式收入10万元,带来收益89万元,实现户建档立卡户每户元的分红,东西部协作项目提供了个务工岗位,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务工难的问题,实现了群众增收。
养蜂产业李忠蓉供图
据悉,自年以来,施秉县双井镇实施建成东西部协作项目涉及林下白芨、林下丹参、冷库果蔬加工、坝区蔬菜种植等共计14个项目,产业覆盖全镇10个村,涉及资金达万元。下一步,该镇将在现有产业基础上,不断建立完善配套设施延伸产业链,在产品加工销售路径等方面继续探索,全力打造“种养植循环示范带建设”产业链,实现由传统单一产业发展模式到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