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秉产业强村文化兴村天眼新闻

6月,施秉县双井镇翁西村李子种植基地中,长势喜人的脆红李挂满枝头。

“干完农活,我就在基地里务工,能获得一份不错的收入,解决日常开销没问题。”村民沈艳说。

翁西村发展种植了亩脆红李、30余亩金沙李、余亩蜂糖李,眼下到了李子成熟的时节,村里组织了10多个村民开展除草、施肥等管护工作,在李子上市之时,将会安排更多的劳动力来摘收。

“脱贫攻坚以来,翁西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发展起来了,村容寨貌变美了,村民的口袋鼓起来了!”翁西村党支部书记张百成说。

翁西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建成容纳30万棒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建成0立方米冷库,建成能存栏羽虫草鸡养殖场,分别发展了数百亩稻田养鱼、菊花茶基地、魔芋、油菜、甘蓝等产业,利益联结户农户以土地、项目资金、技术等方式入股,实现了产业分红。

产业蓬勃发展之时,翁西村还充分利用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典型。

年12月,红军长征经过翁西村,在村里短暂休整时,和老百姓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当时红军兵分两路,一路经过把琴、板庄,进入施秉城,另一路铜鼓、高甸,进入我们翁西苗寨,之后通过梨山坪,蔡家庄等地,进入施秉城。”龙再祥说。

龙再祥是一名退伍老兵,也是翁西村的老支书,已有72岁的高龄。

“当时有个红军的腿受伤了,村里的老木匠李云清帮忙照顾,两三个月后,那个红军就恢复归队了。”龙再祥说,“正是有了无数革命先烈不怕牺牲的精神,才有今天我们的好日子。”

在各级党委政府引领下,翁西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建立了全县首个“村级党史馆”,成为党史学习、干部培训的重要阵地,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围绕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田园风光、特色种养等资源,翁西村通过不断发展,成为了双井镇农村综合整治的‘先行者’,致富产业发展的‘领路人’,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增高,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是双井镇基层党支部‘靓丽’的名片。”双井镇党委书记田韬说。

如今的翁西村,民族文化传承、红色精神根植、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成效凸显,成为双井镇示范村寨,获得省、州、县多次表彰,成为提升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化勇

编辑余光燕

编审熊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35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