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施秉县白垛乡白垛村何家坳坝区、谷定村塘子坪坝区空心菜长势正旺,一片绿意盎然,田间地头随处是村民忙碌的身影,收割、整理装框、过称、装车,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
“这个空心菜,从移栽、补栽、施肥、除草、收割等每个步骤都有人教,今年我参与了坝上菠菜、辣椒、空心菜等种植,现在在这个坝区打工已经得1万多块钱了”。谷定村大寨组老党员李宗茂满眼笑意地说道:“我家两个儿子在外务工,以前每个月都给我们两口子打生活费,今年我给他们说不用打了,他们年轻人需要用钱的地方多,我和老伴在家门口务工就攒下不少钱”。
白垛乡在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筑牢脱贫攻坚堡垒,紧扣“八要素”,强力推进产业稳固脱贫,让群众从自产自销到发展商品经济,扩宽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道路。
该乡紧扣“高寒生态农业”发展定位,按照“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由村级合作社对坝区土地进行流转,结合烤烟轮作要求和低效作物调减,确定了茼蒿、辣椒、菠菜、空心菜等“短、平、快”作物作为坝区附属产业。将原来的单一种植模式调整为“烤烟+水生蔬菜”“烤烟+高寒蔬菜”“烤烟+太子参”等种植模式,确保蔬菜种植不断档,充分盘活坝区土地的使用率,切实提高土地复种指数。
“这次的空心菜主要销往两广(广东、广西)地区,每斤收购价1.1元左右,亩产约斤,两个坝区种植面积共亩,直到9月份还可以再收3茬空心菜。接下来,我们将根据市场导向和坝区实际,轮种莴笋、青口白等蔬菜,不断激活坝区产业活力,增加群众收入。”白垛乡党委副书记潘仁健介绍道。
据了解,该乡以“7+N”产业为核心重点发展订单农业,积极联系对口帮扶城市,实现产销合作,同时开展“农企”“农超”“农校”对接,不断探索灵活、稳定的销售渠道,有效解决农产品滞销等问题。
通讯员王文文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余光燕
编辑李丽
编审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