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春光赶农时闹春耕施秉县牛大

近年来,施秉县牛大场镇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大力实施“党建+特色产业”模式,以“合作社+基地+农户”为抓手,打造“一村一特一品”示范基地,聚焦该县“十四五”时期太子参、魔芋、生猪三大主导产业规划定位,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在持续擦亮太子参品牌的同时与贵州美嘉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采取资金、技术占比双入股方式发展魔芋产业,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叠加效应”,还打通了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条“新渠道”。

日前,记者走进施秉县牛大场镇牛大场村田间地头,旋耕机在地里往来穿梭,随处可见村民忙碌的身影,整地、松土,施肥、下种,他们或三人一队、或五人一组种植魔芋,一片春潮涌动、产业兴旺的美好景象。

“俗话说种魔芋不修沟十年就有九年丢,首先第一步就是把沟修好,把土夯紧夯实,确保雨季排水通畅……”农技专家安德刚正在对村民们进行魔芋栽种指导。

“经过去年一年的试栽试种和学习,加上相关农技专家的指导,已经掌握了玉米套种魔芋的相应技术。今年我们准备种植来亩魔芋,种植完成后套种玉米。我们每天安排有几十人在坡上进行劳作,并付给他们工钱。”施秉县犇牛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樊实意说道。

在魔芋种植过程中,群众流转土地,有“租金”保障,参与务工,有“薪酬”保障,入股合作社,有“分红”保障。

“现在村里能人大户多,产业搞得好,种这个魔芋,实惠还是蛮多的,在家门口一天就能拿到元工钱,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挣到钱,乡亲们再也不用抛家舍业的出门打工了。”村民蒋先德对记者打开了话匣子,基地把家里的10亩闲置荒地都利用起来了,一年土地流转租金加上自己务工收入零零散散算下来能有一万多块钱。

年,该镇将按照“抓良种繁育带基地、抓企业带加工、抓重点带全镇”的魔芋产业发展思想,做优基地、做强加工、做活市场、做响品牌、做长链条、做大产业,为守好人民群众餐桌上的“米袋子”“肉盘子”“菜篮子”等,提供坚实保障。

通讯员杨旭姚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丽

编辑余光燕

编审沈安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5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