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田丹,是施秉县甘溪乡扶贫工作站站长。
作为本乡本土干部,为进一步掌握弄清贫困人口底数,做实做细此项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确保不错评、不漏评,我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取群众信任。期间,我几乎每天下村入户,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从一个组到另一个组,翻越一个又一个山头摸底排查。
在最忙碌的时候,我每天走访近多户,经过认真细致地排查和与业务部门对接比对,先后排查出“四有人员”户户。
在开展专项“三率”整治期间,以“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为综合识别依据,我先后用3个月时间对全乡5个行政村60个村民组户,进行全覆盖精准识别,在专项治理工作乡级评议会上,对各村上报漏评、返贫、新增贫困户、错评、错退户等,做到如数家珍。
在做好扶贫工作站工作的同时,我还负责望城村山岔坪组的人居环境整治、“10个1”工程项目实施、3户贫困户的帮扶和18户非贫困户的联系工作,以及扶贫项目的推进。
山岔坪组有52户人,说大不算大,说小也不算小。人居环境整治按“一事一议”模式实施,需群众自行投工投劳,拆除部份老旧废弃圈舍,由农户自行实施“10个1”工程先建后补。
我白天忙工作站日常事务,晚上深入农户家中与村组党员干部、群众代表、致富能手开院坝会、火坑会,摆谈交流,动员群众投工投劳或自筹资金。部分群众不理解、不配合,我就三番五次登门做工作,逐户打消其心中顾虑。
工程开工后,我亲自上工地监督施工,遇到占地占山林的纠纷,我总是亲自出面,一而再再而三地解释政策和协调处理,直到做通群众工作。
经过近2个月的努力,终于在年入冬前,全组人居环境整治和“10个1”工程全面完成,户户房前有花台,屋后柴草堆放整洁,室内物品摆放有序,山岔坪组人居环境整治和“10个1”工程成为全乡示范标杆点。
对于自己的帮扶户,我结合惠农政策和扶贫政策,制定帮扶计划,采取“精品水果+生姜”以短养长模式发展水果8亩,年人均纯收入达元,三年后水果亩产上万元,实现长期稳定脱贫。
年7月,我很荣幸地被评为“全县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
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化勇
编辑胡耀元
编审尹长东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