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秉县ldquo六部曲rdquo

年来,施秉县始终坚持“以红带旅、红旅结合”发展理念,通过实施红色美丽村庄项目建设,让项目建设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党群力量共抓发展的过程;成为依法依规实施,推动依法治国实践的过程;成为推动基层民主自治、解决群众就业办实事的过程;成为立足生态优势,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实践的过程;成为提升基层治理、打开乡村建设发展新格局的过程,为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辟新路径。

一是把握要义,绘实一张“规划图”。认真对照《关于印发贵州省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方案》要求,坚持规划先行、建管并重,强化实效,制定“一图一表一说明”制定完善规划设计“村民版”,召开5次群众会征求意见大会民主征求意见,明确了红色带动、绿色发展建设主题,实现在村庄建设在空间布局上、产业发展上、设施配置上、功能发挥上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满足新时期农村持续健康发展和村民群众幸福生活的现实需要,规划通过了省州县乡村五级评审。

二是压实责任,密织一个“体系网”。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任领导小组双组长、22家单位为成员的县级工作领导小组,组建项目建设指挥部,选派1名县级干部担任前沿指挥长,设立项目规划组、项目建设组、项目审计组、项目资金组、基层党建指导组等8个工作组(专班),选派党建指导员、产业发展员、乡村规划师、乡村营造师、乡村监督员、党史宣教员“6人小分队”,结合实际制定了施秉县白垛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工作保障、联席会议、责任包保、工作督查、档案管理一揽子制度,试点建设以来,县委书记实地调研督导7次,组织部长或其他县领导累计调研39次,积极构建了“县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协同抓、白垛乡具体抓”的工作体系。

三是严格程序,完善一套“许可证”。在试点建设中,严格按照有关行业部门规定要求,落实完成立项批复、环评备案、项目选址批复、林业用地备案、项目实施方案(代可研)批复、招投标、文物保护方案报省备案、建设用地审批等手续。坚持不大开大挖、不大修大建,尽量用本土材料、尽量请本地工匠的原则,保持原生态面貌,坚决整治乱搭乱建现象。同时,积极收集史实故事4个,编辑《偏桥红迹》1本,收集历史物件20余件、红色元素创意10余条,完成红六军团黑冲战斗遗址解说词,建成真正守得住乡愁,看得见生态,寻得到红迹,讲得好故事,留得住贵客,数得出票子的红色美丽村庄。

四是优化举措,打好一套“施工拳”。对9个项目任务制定“五定”(定目标、定任务、定措施、定责任、定时限)工作台账,明确全县20余个部门职责,对标对表,抓实项目实施。并在施工一线建立了临时党支部,协调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红村小分队”驻点办公,坚持“一天一碰头”工作机制。同时,项目前沿指挥长每周1次组织集中召开调度会,研究项目实施优化举措,集中解决困难问题,每周1报工作进度。开工以来,累计召开调度会56次,其中现场会41次,协调解决问题23个。

五是群众主体,就业一批“劳动力”。在试点建设中,我们坚持“本地工匠、本地工艺、本地力量”的原则,凝民心、集民智、聚民力,引导动员村民群策群力,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引导人加入合作社,开展工匠技术培训2期次53人次,开展其他培训3期人次,培训培育了一支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专业化本地施工队伍,采取劳务派遣方式,优先保障本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从元/天到元/天不等按月发放劳务报酬。目前入社群众参与项目建设人,累计用工个工天,已发放劳务工资.万元,实现了村民群众建设家园和务工增收“双赢”。

六是强化示范,打造一个“样板村”。在硬件设施方面,试点建设以来,累计精准投放垃圾分类箱48个,修建公共厕所3所,污水处理设施10处,路灯盏,监控9个,实行电网入地改造线路余米、覆盖白垛村3个自然寨,惠及农户共户,实施宜居农房整治及庭院硬化15户,建设红色文体活动场所(陈列馆、纪念广场)2个,并建立了红色纪念设施及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制度,提升村级治理能力。在基层组织方面,在第十一届村“两委”换届中,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人员结构实现“一升一降”。在产业发展方面,通过村老活动室等集体资产、红色美丽村庄扶持资金入股县杉木河公司发展旅游,依托开展党史教育等契机,举办“重走长征路”等活动,承接县内外到红六军团黑冲战斗遗址举办各类学习培训、现场党史教育、爱国教育等现场教学余期余人次,年实现集体经济综合收入70万元,集体经济积累.5万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