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秉县杨柳塘镇菌棒实现自主生产小香菇撑起

今年以来,施秉县杨柳塘镇把产业增收作为巩固脱贫成效、提高脱贫质量的重中之重来抓,让占地平米的屯上村香菇种植基地通过技术引领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该镇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杭州帮扶资金,以“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助力香菇产业发展,以产业带发展,促就业稳增收。

走进屯上村香菇种植大棚,星星点点的香菇爬满了菌棒,争相生发、长势喜人,温润的空气夹杂着馥郁的菌香扑面而来,指导完务工群众采摘香菇后,技术员郭远国又来到制棒车间,亲自为务工群众示范菌棒制作方法,提高大家的技术水平,确保菌棒质量。

发展之初,由于技术的缺乏,基地只能从外面购进菌棒进行种植,为促进降本增收,今年6月通过引进技术员指导实现自主生产菌棒,现在,制棒车间年制棒30万棒,目前已制棒20万棒,销往县内部分乡镇、县扶投公司及铜仁地区,预计年产值万元。

技术员郭远国告诉记者,原来的菌棒主要是买别人的,技术也没有掌握。只要教会当地的老百姓自己生产菌棒,他们才能脱贫致富。

发展食用菌产业可以解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项目按照“”的利益联结方式,覆盖贫困户户人,给周边群众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让她们在家门口就能增收。

务工群众龙昌莲说:“我们在这个务工按天数算,有时候按计件。按天数就是70元一天,按计件就是做的多少是多少。”

该产业长期务工带动就业20-40人,务工市场天左右,每日80-元不等,人均增收元以上。

“我们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我老公是残疾人,来到这里,能找到些点钱,也方便照顾家里面。工资一个月能达到多块或块钱左右。

目前,香菇生产车间年生产香菇约30万棒,预计年产值约万元;下一步该基地将坚持标准化生产,创新发展模式,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增收致富。

施秉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潘成婷 李忠蓉

编辑 杨    静

编审 舒忠义

核发 向天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