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那年,宋忠糠戴着红花离开了服役8年的西藏军区某部队。回归社会那一刻,置身于日新月异的洪流中,他觉得既陌生、好奇,又不知所措。
“年退役的时候,我被安置在施秉县工业园区办公室,是一份挺安逸的工作,但我想趁年轻多闯闯。”年“贵州省退役军人创业之星”宋忠糠说。
年,宋忠糠辞掉工作外出务工,辗转于贵州各地,先后从事过建筑、鞋服生产、安全保卫等。
“服役的时候,我被嘉奖一次,荣获‘优秀士兵’一次。但在后来的求职中,曾经的优越感被一点点磨掉。”宋忠糠介绍,由于没有专业技能、缺乏行业经验、商业资源,他一次次陷入迷茫、困顿和不安。
但8年的部队生活,让他练就了坚韧不拔、敢闯能拼的军人品质,始终以奋斗者的姿态直面生活和工作中的难题。
生活的艰辛没有让宋忠糠退却。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这就是我的未来吗?在一次次自问中,他决定自主创业,干出一番事业。
“现在的创业选择,是基于我过去的很多失败经验的总结,正是一次次不成功的经验明确了我的事业方向。”宋忠糠感慨道。
年,在对黔东南州施秉县养殖产业发展、政策支撑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后,宋忠糠决定返乡创业,在该县双井镇花山村投资万元,成立贵州润锦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并以“公司+基地+养殖户+贫困户或退役军人”的组织方式发展生猪养殖,由此带动了20多名劳动力就业。
和许多创业者一样,创业初期的宋忠糠也遇到了很大困难。旁人认为他是个门外汉,劝他放弃,从没饲养过牲口的毛头小子怎么能把猪养好。对此,他把压力变成动力,不断查阅专业书籍,到各地养殖场“取经”,并与有管理经验的公司在猪苗、技术和销售上达成合作,降低市场风险。
“为了能让公司尽快投入生产,我到处奔波,跑项目筹集资金。”宋忠糠说,有时一天忙得顾不上吃饭,就随身带几包方便面,饿了就拿出来吃。
功夫不负有心人。宋忠糠的努力让公司逐渐走上了正轨。“公司成立以来,我们先后投入建设资金达万元,现在整个运营状态都很不错。”宋忠糠介绍,目前公司生猪存栏量达头,后期将根据市场情况,决定是否扩大规模。
“现在我有一个新的规划,就是通过果树种植,将粪便变成肥料,实现绿色循环发展。”宋忠糠说。
一年时间,宋忠糠已从曾经的士兵成长为意气风发的青年创业者。宋忠糠用军人坚韧不拔的品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成为带领乡亲奔小康的领头羊,书写了退役军人返乡创业的新篇章。
与此同时,履行社会责任也是宋忠糠不变的追求。年春节疫情防控期间,他挺身而出,联合全村党员、退役军人、青壮年与村“两委”班子,在花山村各个路口设立10个志愿服务执勤点,实行全天值守,带头摸排走访10个村民小组共户人。
此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役军人,村里搞基础建设、农忙时节收割庄稼等,都有宋忠糠的身影。近年来,他还进社区为孤寡老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前后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二十余次,累计捐资捐物共20余万元。
“对未来有很多想法,比如我们本地的生猪品种肉质很好,我想把这一块市场做出来。”宋忠糠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董自斌
编辑黎金霞
编审田旻佳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