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正值香菇的采摘时节。在施秉县杨柳塘镇屯上村的香菇基地里,村民们正在采摘、装框、搬运,共享丰收的喜悦。
村民搬运香菇
“快,快点,这点又得一筐,把手推车推过来,运去烤房”,“今天要把这几个大棚的香菇采完,不然明天又有新菇要出,到时候搞不快,香菇品质就不好了”寒冷的天气,阻挡不住村民们的脚步。
据悉,杨柳塘镇屯上村香菇基地占地面积㎡,种植香菇30万元棒,总投资.9万元,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利益连接户贫困户,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增加了农户经济收入。基地专门从外省聘请了技术员,吃住在基地,指导农户。
香菇采摘
“去年购买菌棒,每个要花6块钱,成本太高了,政府就安排我们去湖南考察学习,后来就自己制作生产菌棒,不仅能自己使用,还可以进行出售,每个菌棒制作成本才3元。”屯上村村长吴光明边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杨柳塘镇屯上村香菇基地已经制作菌棒30万棒,出售菌棒10余万棒,香菇烘干出售余斤,已收入41余万元。发展香菇产业,真正让村民们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现在党的政策好,我作为村支书更要起带头作用,借助小康之势,把我们村的产业发展起来,让群众就在家门口务工,让村民腰包‘鼓’起来。”屯上村党支部书记吴磊满怀信心地说。
敲打菌棒
据了解,近年来杨柳塘镇屯上村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引领、基层党员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大力发展香菇,带领群众种植增收。
香菇出菇
“接下来,将进一步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找准自身资源优势,继续围绕香菇、虫草鸡、精品水果等产业做文章,争取让贫困群众早日增收致富。”谈起屯上村的发展,帮扶干部杨威信心十足。
谢欢欢李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杨正海
编辑石含开
编审沈安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