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秉县望城村坚持生态优先、百姓优先、绿色优先的发展理念,以产业促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步伐慷锵有力。 望城村位于风景秀丽的舞阳河畔,是施秉县精品水果之村,距县城10公里,全村户人。地区多降水,寡日照,生态植被良好,气候环境宜人,非常利于种植业发展。 经济就是民生,产业就是发展。近年来,望城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产业兴村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优势产业,脱贫脚步持续有力,乡村振兴大有可为,构建了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画卷。排除万难
也要发展产业曾经,山高水低、道路不通的望城村贫穷落后,是一个无资源、无产业、无经济的“三无村”。“因为贫穷,家乡留不住亲人!许多年轻人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望城村空巢现象、留守儿童问题十分严重。”望城村村支书曾维军说。
望城村“人都走光了,还有什么家可言?不能一直这么下去。”面对贫穷,望城村两委决心要做出改变。 如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曾几何时,摆在曾维军面前的是这道艰巨的难题。靠什么来创造经济?曾维军冥思苦想,焦头烂额,最终只想到了一个办法:发展产业!
猕猴桃产业发展产业,对于没有什么基础的望城村而言,可谓重大决定。为此,曾维军组织召开村两委会议,商讨引进产业,但由于没有经验,也没人提出有效建议,最终,村两委决定派遣考察人员外出考察产业。 年间,考察人员先后到过湖南、福建等地进行细致考察,最后选择了拥有广阔市场前景,又有高经济效益的葡萄、猕猴桃精品水果种植产业。 年开始,望城村从湖南引进一种名叫“高山紫秋”的葡萄品种。当年,动员6户,种植亩高山紫秋。三年之后,产业收益巨大,村民纷纷种植,全村种植亩,年又扩大种植到亩以上。
葡萄产业如今,12年过去了,望城村产业已实现“全村覆盖”,精品水果种植面积达多亩,其中,葡萄种植面积多亩,猕猴桃种植面积多亩。 望城产业之树,终于开花结果。脱贫攻坚
建设美丽乡村近年来,全省脱贫攻坚火热开展,望城村党员群众,上下一心,举全村之力投入脱贫攻坚战役,从最初的产业拔穷根,到美丽新农村,望城村围绕全省脱贫攻坚步伐、乡村振兴建设,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干净整洁的村道“干净整洁的村道、精致的楼房、苗圃花园、休闲广场、文化长廊……”走进望城村,崭新的村貌给人眼前一亮,村两委的工作室宽敞明亮,居民院落里停下一辆辆汽车。去到望城的那天,两眼青山如黛,仰面迎来清风,天空飘着大雨,地面不见尘埃。 曾维军介绍,望城村坚持开展“清洁风暴”行动,每季度开展卫生评选,在“清洁风暴”中,按照“相互监督、争先创优”的要求,重点对村道垃圾、农户庭院、村寨卫生死角等进行打扫。在卫生评选中,做得好的给予表扬,做不好的批评惩罚。通过这种方式,使村寨卫生得到清洁,村风村容保持美观。
精致美观的“小洋楼”为了达到“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该村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按照“生态优先、百姓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引进葡萄、猕猴桃、梨子、桃子等精品水果种植,发展壮大绿色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年以来,全村产业规模不断发展,经济创收不断提高,年全村产业产值万元,年预计产值万元以上。 截止目前,全村精品水果种植面积达多亩,产业覆盖全村户人,实现人均产业2.05亩种植面积。乡村振兴
群众安居乐业年,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中提出:“要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在转变思想观念上来一场革命,在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上来一场革命,在转变作风上来一场革命,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 打好产业革命的大旗,就是要彻底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就要参与现代市场经济,用现代的思维方式,根据现代市场的需求,调整结构,培育、开拓市场。望城村大胆变革,引进精品水果种植替代传统玉米种植,改变过去的传统生产模式,打造现代高效经济农业,产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功。
望城村精品水果种植园望城村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采取“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农户”等方式,建成“望城精品水果示范园区”。目前,该园区总面积亩,种植有多种精品水果(紫秋葡萄亩、红阳猕猴桃21亩、水蜜桃亩、蓝莓亩、布朗李亩、翠梨20亩、蜂糖李80亩),均已经达到盛果期,亩产达到斤以上,园区水果种植收入户均达到3万元以上,辐射带动邻村种植水果余亩。 同时,村“两委”建有水果基地亩、建成吨的果蔬气调保鲜库一个、种苗基地5亩,为望城村各类水果提供了错峰销售的硬性条件,有力的增强了望城水果的竞争实力。
荷花盛开此外,望城村和高碑村的“绿谷酒庄”签订协议,每年以不低于市场价收购望城的葡萄,延长果品产业链和解决水果销售难题,为望城村的葡萄销售提供保障。 望城村产业革命已经打响,产业发展获取红利颇丰。年望城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已达到.6万元。 下一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望城村坚持产业发展引领经济建设,以州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为契机,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切实推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全力打造“富而美、美而富”的“富美乡村”。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杨正海
通讯员彭大峰编辑胡锐编审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