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践行嘱托十年间嘘我是一件红马甲,有

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社区高楼……不论你是群众还是企业,不论严寒酷暑,不论时间地点,只要有困难就找我——“红马甲”。

虽然我看似小巧,但其实我无所不能哦!接下来,跟你们说说我的“小秘密”。

一马当先发挥党员先锋作用

我住在遵义市播州区桂花桥街道遵南社区,每天都会随着一支夜间义务巡逻队准时出现,他们把我穿在身上,为居民安全“保驾护航”,渐渐成了小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遵义市播州区铁厂镇三星村组织党员开展义务保洁活动

遵南社区整合了名在职报到党员,21名社区干部,建立月亮堡巡逻志愿服务队、尚善公益志愿服务队、田湾文艺志愿服务队、播雅普法志愿服务队等10支志愿队伍,每天带着一起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春夏,我还跟着黔东南州锦屏县河口乡的党员干部在培陇九丢组农田坝区,抢抓“荒田”整治,让撂荒田逐渐变成整平又能种的好地。河口乡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结合“闲田”撂荒整治为契机,开展3次主题活动,完成撂荒整治55亩。

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干部正在帮助村民整治荒地。梁恩波摄

在党建引领下,我与党员志愿者们一起服务群众,为他们的生产生活保驾护航,让“红马甲”成为他们坚实的依靠!

贴心棉袄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今年以来,黔东南州施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多支志愿者队伍,带着我和我的朋友们一起走向施秉街头、社区、集贸市场、背街小巷和乡镇,开展了多形式的文明实践活动。

通过维护交通秩序、清理野广告、劝导不文明现象等志愿活动扩大志愿服务影响力,实现共建共创共享美丽施秉。

黔东南州施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者队伍

自年10月施秉县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以来,积极落实中央、省、州相关文件精神,创新实施“六三三计划”。

截至年11月,施秉县建立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7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达支,注册志愿者2.56万余人,开展了理论宣讲、疫情防控、脱贫成效巩固提升、助学支教、农业技术培训、关爱老人及留守未成年人等志愿服务余场次,总服务时长达45万余小时,得到了群众的广泛点赞和一致好评。

除了施秉,全省各地都有我的身影,或是在社区为老人剪头发,或是在街头宣传诈骗知识,或是为独居老人打扫卫生,或是在村寨里助力乡村振兴……有我在的地方,就有温暖!

田间高歌唱响乡村振兴欢歌

在铜仁市松桃自治县盘信镇团结村辣椒种植基地,一群志愿者带着我在基地来回穿梭。为全力推进春耕生产,不误农时,确保农民“粮”袋子安全,盘信镇发动各党支部成立志愿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挽起裤脚,当“土专家”“田秀才”,引导种植农户抢时间春耕播种,及时帮助解决春耕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同跑出春耕生产“加速度”。

铜仁市松桃自治县盘信镇团结村辣椒种植基地,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正在基地帮助春耕。杨江琴摄

而远在遵义市汇川区上海路街道的南京路社区,抓住群众需求契机,社区成立商贸公司,与习水马临羊肉合作销售羊肉产品。短短一周,销售额达到10余万元,身穿“红马甲”的公益经济跑团的“带货首秀”一炮而红。

如今,采取支部结对,通过村社融合等方式打通与村集体、合作社、企业销售渠道,南京路社区红色跑团成功带货蜂蜜、羊肚菌、大球盖菇、鸡蛋等遵义汇川区、红花岗区本地优质农产品。今年以来,社区的公益经济积累达到50余万元。

发挥“红色跑团”作用跑出社区公益经济加速度。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闵捷庞博摄

群众收获便利和实惠,种植群众得以增收,社区集体经济告别一无所有,在社区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路上,“红色跑跑”们正一如既往地飞奔着。

年,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贵州省三县(市)被列入全国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此后,贵州省基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环境,将志愿服务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方方面面,以实际行动在黔中大地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丰富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内涵。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祖嘉

海报设计聂婧文

编辑胥芬芳

二审刘思博

三审田旻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