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贵州省88个县(市、区)完成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运行三年来,观山湖区融媒体中心以构建区级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区域信息枢纽和舆情蓄水池为目标,以新媒体化为方向,聚焦“强队伍、强平台、强内容、强服务”,致力于创作精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深化自身主流媒体定位,切实巩固壮大基层主流思想。
发展中的观山湖区
建机制强队伍打造融媒铁军
作为贵阳市最年轻的建制区,人少事多是观山湖区普遍存在的问题,融媒体中心亦是如此。为突破编制紧缺限制,观山湖区按照同岗同酬的原则,在教育、医疗等领域创新采取“双轨制”招兵买马、补充人才。正是依托“双轨制”,让区融媒体中心迅速组建了团结、专业而高效的宣传队伍,目前已到岗22名“双轨制”工作人员,极大充实了新闻业务采编力量。
观山湖区融媒体中心指挥调度中心
“我是年进中心的,我们的工资待遇都是参照单位在编人员,只要肯干事,超任务后还能拿稿费,收入有保障,工作起来也更有劲。”观山湖区融媒体中心“双轨制”记者吴林燚说
。
“人才引进是基础,留住人才才是发展的关键。”据观山湖区融媒体中心总编辑陈晋介绍,该中心自运行以来不断探索“留才”举措,吴林燚口中的“稿费”,正是该中心为留住人才、激发融媒队伍“动”起来的“点睛”举措——
观山湖区融媒体中心在薪酬体制方面进行改革——制定了目标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建立以岗位责任与工作业绩为依据的目标绩效考核二次分配制度,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出台《观山湖区融媒体中心稿酬管理办法》,对全区通讯员、新闻工作者等的投稿,以及中心采编人员超出工作任务量的原创新闻作品按规定发放稿酬,以此调动大家采写新闻作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该中心开展短视频相关培训
此外,该中心还在“育才”方面持续发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赴省内外县级融媒体中心考察学习成功经验,并制定人才“成长计划”、邀请老师到中心授课、开展“30min分享吧”等学习分享活动,分类别、分梯队提升人员业务能力,系统锻造全媒体人才,让融媒力量真正“强”起来。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学习培训余场。
“现在,我们的‘双轨制’人员在专业、综合素质上都和在编人员相当,大家对工作环境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也较高,人才队伍相对稳定,为中心更好发展注入了‘强动能’。”陈晋说。
延触角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年7月8日,观山湖区教育系统融媒体站点揭牌仪式举行,标志着观山湖区覆盖全区、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新型融媒体体系正逐步完善,成为打通宣传思想工作直抵人心“最后一公里”的新尝试。
以贵阳市师范学校附属实验小学融媒体站为例,今年2月28日是年春季学期开学第一天,该校融媒体站通讯员第一时间把“开学季贵师实小仪式感满满”的新闻讯息传送给该站副站长、区融媒体中心记者。该稿件经记者修改送审推出后,不仅被区融媒体中心各平台采用,更获得中央、省、市级媒体多次转载,有效展示了新学期观山湖区活力满满的校园生活。
观山街道融媒体站
教育系统融媒体站仅是观山湖区融媒体中心打造的一类融媒体站“样板”。截至目前,该中心已在全区建立了16个融媒体站,涉及区直部门、镇(街道)、村(社区),共有通讯员人、信息员人。
“在实践中,各站点和融媒体中心双向联动、同步发声,实现信息互通、渠道互联、工作互助,积极传播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聚焦百姓需求进行新闻‘采编播发’,助力全区新闻宣传工作迈上新台阶。”该中心有关分管负责人介绍道。
“爽爽贵阳美美观山湖”APP部分功能截图
基层触角不断延伸的同时,建强终端平台也势在必行。为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观山湖区融媒体中心积极探索,聚合多方资源,不断加强媒体与政务融合,将“爽爽贵阳美美观山湖”APP打造成一站式生活服务平台。市民打开该APP,既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