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扶贫故事无怨无悔奉献路丨施秉县城

我叫廖世英,是施秉县城关镇建国村党支部书记。

在外经商多年后,年我毅然放弃了已经经营得红红火火的生意,选择返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刚到建国村担任支书时,我已经61岁了,大家纷纷对我提出了质疑。“年纪那么大了,怎么做好农村工作?”   那时建国村又穷又苦,路还不通,急群众之所急,我首要任务就是要想方设法把路修通。   为了解决建国村户余名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我经过多地走访,来来回回在村里、镇里、县里,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硬化通村公路15公里,硬化联户道路5公里,争取交通、水利等部门项目资金多万元,启动小塘河大桥修建工程,缩短建国村到县城的距离13公里,切实方便群众出行“难”。   群众从质疑到肯定,这是对我工作的信任。年以前,建国村是个典型的贫困村,山一家,水一家,几亩薄田撂山上就是它的真实写照,因为常年干旱少雨,歉收三年,村民致富一直是个“难”题。我多次走访,了解村民意愿,积极发动群众流转土地多亩,采取农户出让土地,每年收取租金的方式,确保农户实现增收致富。

辛勤劳作的建国村村民

除了带动当地老百姓发展精品水果园,我也大力推动中药材、绿化苗木等种植,共发动群众种植太子参多亩,在我的带领和发动下,建国村形成了精品水果种植和中药材种植为主的两大支柱型产业,群众生活日益得到改善。   现在的建国村,以土地为资本,发展规模种植精品水果亩,上规模养鱼养牛户44户,植树造林亩。已实现“双脱”,村民人均收入由四年前的元增长到了4元。     努力才会有收获,看到建国村变得越来越美好,看到村民们的笑容,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化勇

见习编辑梁珍情编辑孙远铭编审杨仪 韦一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1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