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施秉县南官营易地扶贫安置社区,潘雷秀送孩子去上学后,就来到了社区扶贫车间——春燕服装有限公司,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自从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潘雷秀一家人住进了整洁雅致的社区,她儿子当兵去了,女儿在读初中。 “刚来车间上班的时候,心里是充满担忧的,担心这份工作做不长久,但到现在车间一天也没停过工,一天工资有80多块呢!”潘雷秀笑着说。
像潘雷秀这样情况的搬迁群众,车间中还有余人,他们都是从施秉县各个乡镇搬迁而来。 “车间的管理是比较人性化的,根据务工群众家里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他们上下班的时间段,让他们能有效的照顾家庭老人的起居和孩子的上学,也能在车间工作获得收入,补贴家用。”春燕服装公司的负责人王春燕介绍道。 为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施秉县多措并举加强和完善“五个体系”建设,通过“六个一批”助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
县内园区企业及安置点扶贫车间劳务用工解决就业一批。党建引领,通过政企联动,协调东西部协作资金,把扶贫车间建在安置区,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安置点开办扶贫车间,满足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需求。截至目前,县内园区企业及安置点扶贫车间解决就业人。 稳定外出务工解决就业一批。依托杭州市临安区结对帮扶单位用工需求,不定期组织企业在安置点开展现场招聘会。截至目前,通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夏秋攻势”等系列专项活动,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人。 县内劳务市场用工解决就业一批。将劳动力按批次,有规模的输出到本地建筑市场,特别是大型建筑公司。截至目前,县内劳务市场解决就业人。
此外,还通过农业产业项目解决就业一批;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一批及扶持创业解决就业一批。 在“十三五”期间,施秉县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户人,通过“六个一批”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陈化勇
编辑孙远铭
编审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