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
这一地貌在贵州种类丰富,而施秉又是“中国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旅游必去的小县城。
只不过,当地除了地形地貌奇特,还有古色古香的历史文化,美不胜收的自然美景以及垂涎欲滴的特产美味。
去了不仅能走进一个别样的多民族小城,还能吃到不同风味的佳肴,岂不美哉?
今日,小编带大家走进施秉,一起来看一看当地自负盛名的太子参和苦丁茶。
施秉县位于贵州省中东部,境内有巴施山和秉水,取山水之名而得“施秉”。
当地的杉木河景区是国家级舞阳河风景名胜区十大景区之一,云台山四面削成,独出于云霄之半,山巅如台,云雾缭绕,风光甚好。
去到当地,居民的热情好客让游客朋友们就好像是去亲戚家串门一般亲切。
多个有特色的的村寨,80余种民族服饰,个民族节日,光是每年的民族节日集会,就多达82个。你可以在服饰、编织工艺和举办的活动里,感受到群众对生活的喜爱。
不同于北上广等大城市,施秉的商业气息没有那么的浓厚,多得是农产品,来来往往的人坐下喝一杯茶,带走一些特产,农户们就很开心。
其实,当地的特产很多,只不过最受宠的还是“太子参”和“苦丁茶”了。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
这一特产不是所有地方都有,贵州、福建、安徽为国内的三大主产区。
人们喜欢它,是因为它色泽好、药效佳、个体饱满,而且经过了20多年的持续培育,农户们已经积攒了一些经验,对于如何更好的种植也有了一些心得,不至于一头雾水。
20多年来,该县把太子参这个“舶来品”种出了公认优于原产地的品质,从试种几十亩发展到现在常年稳定在3万亩以上,从而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产业。
仅年,太子参种植达5.8万亩,成为全国三大主产区之一,产量占全国一半。
而且,它的质量并不是当地人“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得来的。
早在年,施秉太子参就获得了国家GAP认证和贵州省“十·一五”农业科技十大成就奖,成为了该县在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中药品种。同时,它也是贵州省得到的3个通过国家GAP认证的品种之一。
再就是苦丁茶。夏天喝茶本就是起清热解毒的作用,而苦丁茶的水浸出物在58%以上,其茶叶淡绿鲜亮,入口滋润,微觉苦涩,回味却甘甜芬芳,绵缠悠长,顿生清凉爽适之感。
这一特产主要产自施秉县境内云台山周围数百平方公里的山坡上,常年处于自生自灭的野生状态。
虽然山上的茶树常被砍伐,但它的萌发力强,一直都“春风吹又生”。据粗略统计,苦丁茶社会年产量可达50吨左右。
当地制作苦丁茶,一般都是边梗带叶的烘焙而成,没有什么特别繁琐的步骤。
它的功效嘛,可以稳定血压、祛风清热、生津止渴、消烦解暑、益脾健胃、增进食欲,尤宜高血压患者饮用。
如果你想去贵州走一走,可以敲定施秉,虽然它不比其他有名的景区来得那么心旷神怡,但民俗风情、民族特色却丝毫不输。
指不定,去了当地,尝到了苦丁茶的同时,还可以喝上苗家人酿的苗家米酒,吃上鸡稀饭和酸鱼汤,那滋味,真是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