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烟猪旅绣“四个三”产业发展机制。实行“三个绿色”强烟、“三个聚焦”兴猪、“三个一体化”活旅、“三个数字化”美绣,做强烤烟、做大生猪、做活旅游、做美苗绣四大产业。一是强力推行烟地绿色化用养、虫害绿色化防治、烟叶绿色化加工“三绿”技术,提升烤烟品种。常年稳定种烟面积3.2万亩以上、产量7.7万担、产值1.1亿元。二是聚焦龙头带动激发产业活力、聚焦技术保障降低养殖风险、聚焦利益联结联农带动增收“三个聚焦”,依托施秉新希望六和养殖有限公司推进生猪“全产业链”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全县建成年产20万头、30万头仔猪繁育场和年出栏7.2万头商品猪育肥场各1个;建成年产22万吨饲料加工厂一座和头以上生猪育肥代养场21个,全年生猪出栏30万头以上。生猪产业分红资金达到69.67万元,累计覆盖脱贫户户人,户均增收元以上。三是探索创新“三个一体化”活旅机制,打造精品旅游城镇、精品旅游景区、精品旅游线路,包装施秉“国际慢城”式特色旅游小镇新城,升级“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为主的大云台山旅游景区,打响“水墨云山·中国施秉”品牌,构建区域快速交通体系。四是着力苗绣传承保护、工艺设计、生产营销“三个数字化”建设,全面加强苗绣智能改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有2家苗绣企业被认定为年贵州省“专精特新”企业,《苗绣助力就业减贫——贵州省施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案例》入选年第三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
四招式擦亮“中国太子参之乡”名片。出新招党建引领聚民心。采取“党支部+企业+基地+农户”和“保底分红+效益分红”方式,开展太子参标准化建设,将农民增收建立在产业链上,常年稳定太子参种植规模8万亩、产值5.77亿元,带动农户户人,年户均增收0元以上。出实招规范种植强基础。以贵州三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载体,按照种苗、技术、农药、化肥、回收、保险“六统一”模式,以亩标准化种苗基地为根基,辐射带动户农户发展“订单”太子参标准化种植1万亩。出巧招技术支持创新高。成立施秉县牛大场镇中药材行业协会,与省内知名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科研合作,组建专家团队,改良太子参种苗,提高太子参品质和产量。投入1.亿元专项债资金建成牛大场太子参交易市场,巩固施秉在全国太子参市场的优势地位。出奇招品牌打造活市场。依托太子参交易中心资源优势,用足用好“太子参刺梨饮料国产保健食品注册证书”和“中药材保健茶食品生产许可证”成功申报品牌,引进和培育一批集交易、仓储、分拣、烘干于一体的太子参深加工企业,实现就地加工转化,延伸产业链条,打响“西南药城”品牌。
“五统一”助推魔芋产业规模化发展。一是统一种源培育。引进中禾农业、华垦沃农技术等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按照技术标准进行魔芋制种、调配供应、跟踪监测,保证出苗率。与四川、广东、福建等地区知名食品加工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成魔芋基地8个,种植面积2万亩,年产魔芋2万吨,吸纳务工1.5万人次,利益联结建档立卡户户、年户均分红元以上。二是统一技术指导。邀请省州专家组成技术指导团,常态化开展科学管护、病虫害防治指导,破解魔芋生产技术难题。三是统一农资供应。由龙头企业统一采购化肥、农药等物资,“零差额”提供给合作社和种植农户。四是统一收购渠道。发挥合作社交易经纪人作用,引导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订销售协议,商品芋上市后由合作社组织分类分级收购,成规模交售龙头企业。五是统一品牌打造。将魔芋产品与旅游品牌进行融合打造,主动与省内外知名食品加工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借力知名企业、知名商标提高施秉魔芋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