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将在9月下旬拉开大幕,贵州祥纹本土文化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胡丽亚准备的多款银饰将在文博会上精彩亮相,与众多银饰一起展示的还有每件作品的版权登记证。同样的镜头,在9月上旬刚刚落幕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已出现过,胡丽亚的目的是,让人们知道贵州的非遗产品不仅闪烁耀眼,而且本正源清,那些版权登记证默默地诠释智力成果的制度保障内涵。
作品版权登记是为维护作者或其他版权人和作品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不管是贵阳的祥纹银饰、对坐工坊,还是施秉的舞水云台、赤水的牵手竹艺、大方的高光漆器,都对版权认证有着敏锐的意识,并且卓有成效地利用著作权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专注于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施秉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龙宇认为,创意性民族刺绣文化企业的版权保护至关重要,通过申请版权保护,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为企业未来的良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合作企业更看重非遗产品在版权保护方面做得够好。
《新著作权法》今年6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著作权人的保护层更加坚实。对我省而言,宣传、推动、促进《新著作权法》落地落实,时不待我。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加强版权保护显然是一个重要篇章。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品种全、内涵丰富。今年4月以来,省版权局开展了“奋进百年红色印记:贵州省红色文化版权保护行动”,以版权保护、运用的方式,留下这些珍贵的红色文化印记。省委宣传部版权管理和印刷发行处工作人员张颂介绍说,该行动利用现代化的数字存证技术,使得红色资源的权属更加清晰,同时也探索更多元化的版权运用途径,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后续开发、利用寻找更多可能性,让贵州的红色文化得到深度提炼与广泛传播,推动红色文化与民族特色文化相互辉映、互相促进。
据了解,红色文化作品登记主要有图、文、视、听4种类型,包括与红色文化有关的歌曲、话剧、地方戏曲、电视剧、展馆解说词、专题纪录片、书籍、书法绘画、摄影或者富有当地特色的民族民间红色文创作品等。为更好地方便创作者进行作品登记,省版权局推出了“线上+线下”的作品登记方式,创作者只要有相关的红色文化作品,可以自行登录贵州省版权登记平台,按步骤提示进行作品登记,也可以与各市(州)版权局联系,由各市(州)版权局联系贵州省版权登记平台,上门免费登记,登记成功后就可获取由贵州省版权局核发的作品登记证书,其中优秀作品还将在后续举办的红色文化版权成果展上进行展示。
“在线上服务中,我们利用贵州省版权登记平台,以区块链存证技术进行红色资源作品登记,考虑到有一部分身处山区的创作者不会使用电脑,我们就会提供上门进行作品登记的版权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贵州省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地挖掘和整理,以细致的作品登记服务防止优秀红色文化资源的流失。”张颂说,目前贵州省版权局已经为几百件作品提供了版权服务,为了更好地展示这些红色文化作品,省版权局将这次行动打造成为一个“多环节、长链条”的系列活动。
红色文化作品的创作背后都有很感人的创作故事,这些故事也是作品很重要的一部分,张颂认为,应该将它们广泛宣传,激励更多人进行创作。为此,省版权局一边搜集优秀的登记作品故事,一边在省内主要媒体平台推出相关宣传片,以每条时长1至3分钟的短视频的形式,讲述这些登记作品“背后的故事”。
相关链接
助力信息产业有序发展
贵州省加强版权保护促进文化发展成果显著
推动文化创意产生经济效益
贵州省加强版权保护促进文化发展成果显著
增强智力成果的保护度
贵州省加强版权保护促进文化发展成果显著
文、图/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陆青剑
文字编辑/邱奕
视觉/实习生惠仕维
编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