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第四届全国导游大赛贵州赛区选拔赛在多彩贵州城举行。全省19名导游前来比武。有初出江湖的少年英侠,也有“久经沙场”的前辈高人,个个都是劲敌。
本次比赛分为三个环节:导游知识测试、导游讲解、情景应对。在导游讲解环节中,参赛者更是奇招频出,异常精彩。
申佳——“不能怂” “惨!”回顾自己的第二场比赛,申佳连连摇头,叹惜自己练习已久技艺因紧张而略显生涩,未尽妙用。台上的对手挥洒如意,更让她心里多了一层“忌惮”。 “不过”,她话锋一转,笑意取代愁容,“第一次参加,还是收获多于遗憾呐。”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位能与众多高手较量的小姑娘,今年刚拿到导游证,明年才毕业。初涉江湖,已有如此功力,让现场观众心中一怔。 走下舞台,申佳便开始总结教训。“要把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中,我还得多多实践呐。” 申佳毫不回避自己的不足,毕竟她只有两次实战经验。“遇到了各种突发状况,让我措手不及。比如开餐延迟40分钟时,我不知道该如何让失去耐心的客人平静下来;比如司机走错路;比如菜品与预定菜品不相符……”带团所遇到的一切困难,在申佳眼里,都成了她学习的机会。 “要学的还不止这些呢。”这次比赛让申佳看到了江湖高手的实力,她内心无比惊叹,决定在以后的导游生涯里刻苦用功,“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提升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提高服务水平……”申佳罗列了一长串。 尽管第二场临场失意,提起第三场比赛,申佳又恢复了朝气,“不能怂。” 申佳告诉记者,她所有的努力并非只是为了舞台上的一较高下,而是改变人们对导游的负面印象。“希望有一天,人们提起导游的时候,不再是‘强制购物’之类的。”
王金祝——“衣带渐宽终不悔” 王金祝站上舞台的时候,从容淡定,底气十足,台下暗议“此人实力不可小觑。” 实则三天前,王金祝才接到“英雄帖”,应邀参加此次比赛。三天准备一场比赛,听起来确实仓促。王金祝却接下“英雄帖”,“抱着玩一玩的心态”前来应战。 这份底气,来自何处? “我有7年的导游工作经验,是带着苦练了7年的功力来的。”7年里,导游工作让王金祝觉得累并幸福着。“累是因为这份工作琐碎繁杂,幸福是因为这份工作让我从一个开口说话都脸红的人,变得开朗自信。” 7年,这个年头,会不会有7年之痒?王金祝回答说:“衣带渐宽终不悔。” 景区讲解环节,王金祝一气呵成,把施秉云台山描述得令人心生向往,现场观众掌声阵阵,都在暗自猜测,“大约她要夺得本场冠军了。” 反转来得猝不及防。谁能想到能把降龙十八掌这般高深武功练得出神入化的高手,竟然被一套入门功夫少林罗汉拳打倒。 在抽签讲解环节,王金祝被抽到的“宫保鸡丁”打败,没能完整的讲出“宫保鸡丁”的来龙去脉。现场观众直叹可惜。 “我工作的地方在古镇,对黔东南的风光、民俗等了如指掌,却忽略了其他。”王金祝说,“之后一定要来一次恶补。”
余澜——“立志先立德” “导游要在短暂的旅途中带领游客感受山水风光,悦心悦目,但更重要的是让游客悦神悦志。”余澜开口的一番言谈,亮出自己对导游工作的认识,其中境界让人诧异。 余澜把自己提炼出的“秘诀”与武功招式融会贯通,技惊四座。 她先亮出梵净山导游词,从年前的梵净山讲到战国末年梵净山为楚国“黔中郡”,明神宗命高僧玄妙重建梵净金顶,清康熙年间天下众僧云集影从,若水若云……纵横古今的讲解词,让现场观众来了一场时空穿梭之旅,见证了梵净山数千年的风云变化。 景区讲解,导游工作的基本功被余澜耍得娴雅潇洒、翰逸神飞。宝剑锋从磨砺出。这番讲解,余澜查阅了众多文献,花了一个周才打磨出来。正合了那句:“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众人又是一番猜测,或许她才是此番比武的冠军吧。 余澜当导游,也当老师,她供职于安顺城市服务职业学校,教旅游专业。武艺精湛的余澜在教书育人时,把“艺”放在了第二位,她要求学生“立志先立德”,“如果没有道德,必将走不长久。” 龙争虎斗后,大赛精彩结束。余澜、张敏夺冠,并将代表贵州参加第四届全国导游大赛;魏微、龙明珠等3位参赛者获得二等奖;王金祝、罗甜甜等5位参赛者获得三等奖。 现场部分优秀导游词 梵净山 余澜 “伏以四海名山,九州巨镇,十方净土。”今我们将深度领略的是位于黔东北铜仁印江、江口、松桃三县边界的贵州第一山梵净山,雄伟气势的它巍然挺拔于云贵高原东斜坡之上。 层峦耸翠,仙梯接斗;三山高耸,脉分九支。三大主峰:凤凰顶、玉皇顶、新金顶,且山脚相对高度均达米以上。凤凰顶以海拔米,成功当选云贵高原相对高度第一峰。金顶也因游客喜爱获得“霞光万道笼金顶,普天圣真如云集”的美誉。 同时武陵山脉的主峰也是咱们梵净山,被称为“武陵第一峰”“武陵源之源”。 这里也是动植物的王国:“世界独生子----黔金丝猴”在原始森林里食果生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在矿泉水河流里游弋徜徉。亚洲之王的千年紫薇、南方红豆杉、濒危植物—珙桐、冷杉,在这里穹窿接天,郁苍生长。于年加入“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为世界级重点自然保护区。 梵净山不仅是珍稀动、植物的乐园,它还承载了西南地区的悠久历史、佛教文化。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祖先在这里生息繁衍。年前的商周时期,该区锦江流域的古人类已步入繁荣,发育形成了“武陵蛮”“五溪蛮”。战国末年,梵净山为楚国“黔中郡”,秦国灭亡巴、蜀之后,对垒楚军的军事焦点。汉代,这里称为“三山谷”。当时铜仁万山一代的朱砂已经得到很好的开发,运到辰州(今湖南怀化一带)集散。隋唐,“黔中牂牁道”穿越贵州,成为前往印度求取佛法的要道,佛法沿着乌江、沅江两条水系传向四周。“仙洞灵台,咸棋布而卢列。奇峰古刹,具凤翥而鸾翔。”宋代,梵净山称“思邛山”,源于梵净山的河流称“思邛水”,就是在“思邛县”出现了梵净山核心地区迄今最早有史可考的寺庙——西岩寺梵净山佛教的祖庭。明代,这里已成为“众名岳之宗”,因梵刹林立正式得名“梵净山”。明万历46年()明神宗敕赐钦命僧玄妙重建梵净金顶。清康熙帝,重新敕封梵净山,形成“一大正殿”“四大皇庵”“四十八大脚庵”“五方朝山大道”的朝拜格局,天下僧众云集影从,若水若云。 具有多年的传统文化积淀和多年的佛教传承。28个少数民族在这里聚居,也因此成为周围少数民族朝拜的“圣山”和“灵山”。“为名为利为长生,许愿香客绝结队行。一步一声山谷应,南无声杂本鱼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无边法界,极乐天宫?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多米的索道穿越云线,近距离的去一探究竟。 施秉云台山 王金祝 “万山高处结云台,崔巍鼎立真奇哉。”
云台山景区位于施秉县城北面12公里,面积64平方公里,分为云台山、排云关两大旅游片区。大约在5.4亿年到4.4亿年前我们现在脚下踩着的这片大地跃出水面抬升为陆地,由于水流的侵蚀和山体的崩塌,地表呈现千韧绝壁,而峰林的顶部几乎处于同一平面,展现了层层叠叠一望无际的天际线。年6月施秉云台山凭借其白云岩喀斯特地貌,以全球唯一性和不可比拟的自然美,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贵州省第三个世界遗产地,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美丽的风景,还可以聆听5亿年的地球故事。
云台山还是远近闻名的宗教名山,虽然它的海拔只有米,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历史上曾有很多高僧在这里坐坛讲经,中国佛教临济宗高僧净空性明僧是云台山寺院住持,明清年间,这里的香火十分旺盛,各地的善男信女远道而来,烧香拜佛。每年三月三,许愿的,还愿的络绎不绝。据说,山顶的徐公殿和山腰的周公殿非常灵验,您不妨去许个愿,相信云台山的神仙们定会有求必应。 前方我们可以看到山门上的“云台关”三字。云台关虽不起眼,但内外关两重天,走进云台关,外面的浮躁与喧嚣就被抛在身后,迎接咋们的是满眼的翠绿和清新的空气,据环保部门测定,云台山的负氧离子平均含量为每立方厘米个以上,是世界卫生组织划定的清新空气标准的五到七倍,据说,有的地方把空气做成罐头,卖4、5块一瓶,就够吸两三口,而到了云台山,它的清新空气是免费的,你可以尽情享受。到云台山游览,不要说欣赏世界最美的白云岩喀斯特景观,享受回归自然的乐趣,就是呼吸云台山的空气,各位就赚大了。 各位朋友,云台山有说不完的故事、看不完的美景,我在云台山等您。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周清
编辑何涛编审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