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向媒体通报: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等单位主办的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评选结果现已揭晓,贵州《苗绣助力就业减贫——贵州省施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案例》入选 案例。
贵州省施秉县非遗案例入选领奖人(首排左三)参与颁奖。
据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面向全球关心扶贫的组织和个人征集原创 减贫案例,旨在以案例为载体,推广分享各国减贫成功实践。
贵州入选的《苗绣助力就业减贫——贵州省施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案例》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非遗工坊建设、非遗保护工作等方面,都颇具引领性、示范性,并且特色独具,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以及可供复制、借鉴、参考作用。
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绣娘们开展刺绣等手工技艺。
《苗绣助力就业减贫——贵州省施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案例》由贵州榜香郁苗绣服饰开发有限公司申报,该公司依托当地非遗资源优势,建设非遗工坊,发展苗绣产业。先后在施秉县小河村、冰洞村、六合村、 古村、平扒村、金钟村6个苗族村寨,建立了以原非遗扶贫就业车间为载体的苗绣产业就业基地,切实解决了贫困群体的难题。
贵州《苗绣助力就业减贫——贵州省施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案例》入选 案例。
公司以充足的货源、按时向工业设计中心和基地提供原料,确保绣娘们有充足的原料加工,从而使苗绣达到产业化生产。采用订单扶贫和产业扶贫方式,引领和带动名留守妇女及农民工妇女就业,人均年收入高达元。
据悉,为传承民族刺绣技艺,该公司每年定期开展苗绣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妇女的刺绣水平,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激发她们对传承传统手工艺传承的热情,拓宽了她们就业增收的渠道,实现巧手增收致富和民族文化传承双丰收。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张斌
省文旅厅供图
编辑钟齐
二审钟俊怡
三审赵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