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黔东南州雷山县丹江镇白岩村牧云涧民宿的咖啡厅里,明亮的大窗户外,是梯田、晨雾与炊烟,远处山群绿意延绵。这个时节,落地窗外满眼春。
雷山白岩村。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景色宜人,是白岩村吸引游客的因素之一。 “我们今年3月1日才开始营业,现在房间已经预定到3月中旬了。”村主任唐文德介绍说。 白岩村紧挨着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一个苗族传统村落。也曾是一个梯田上的贫困村,世代住在“世外桃源”之地,村民却守着资源“富矿”过穷日子。 早些年,随着西江千户苗寨知名度不断提升,从西江千户苗寨到白岩村,都开办了不少农家乐。十多年过去,白岩村的农家乐只剩下几块牌子依稀可辨。 “受限于旅游设施和资源开发,村里缺乏专业的运营管理。”唐文德这样总结原因。
循美禾仓宿集
年,中国扶贫基金会“相中”白岩村作为美丽乡村项目的实施村庄,协调中国三星集团捐赠万元进行“百美村宿”项目建设。 年,第一期民宿投入运营,目前,第一期、第二期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10栋29间房。 作为村里的“90后”,唐文德通过短视频来分享白岩村独特的云海梯田风貌和浓郁的苗族文化风情。 为了确保村民受益,村里还成立了旅游专业合作社,以“项目+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把村庄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引入优秀的民宿运营团队,从房间设计到管家服务,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与培训。 村里的大叔杨启忠会做木凳,合作社帮他把凳子销售到北京、韩国等地;李秀明会做木汤勺,推荐客人去体验;杨昌花大姐厨艺出众,聘请她当厨师。
雷山白岩村。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村里的多亩青钱柳加工成接待用茶,果蔬由合作社收购销售……民宿投入运营后,衣食住行等产业链都被盘活了。 这个户人家的苗寨,有了新的发展生机。贫困发生率曾高达37%的白岩村,在年底实现了“双清零”目标,村里的民宿功不可没。 旅游业是黔东南州的重点产业,近年来,黔东南州依托民族文化、生态环境、良好区位三大优势,着力做大旅游产业。“十三五”期间,黔东南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累计接待游客4.8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亿元。
特别是这几年随着脱贫攻坚的开展,农村的人居环境变美了,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拥有农耕文化、美丽田园、生态农业、古朴村落等乡村旅游资源的黔东南,也吸引着许多社会资源发展民宿,催生了一批提升民宿产品品质、扩大产业链等方面进行探索的民宿产业新模式。
黄岗侗寨
一袭薄雾、一场烟雨与阡陌纵横的田野勾勒出水墨山水画,黎平县黄岗侗寨也成为都市人逃离喧嚣的理想落脚地。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据介绍,黄岗侗寨是黎平县最古老、最古朴的民族村寨之一,年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近年来,黎平县在中国旅游集团的帮扶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黄岗村充分利用空闲地及民居闲房打造特色乡村精品民宿,目前有民宿客房间。 “自年9月试营业以来,游客一直呈现增长趋势。”循美禾仓宿集运营商负责人陈祥介绍说。
白岩村牧云涧民宿内饰。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们实施‘互联网+民宿、社群体验活动+民宿、特色农创产品+民宿’的推广策略,通过打造黄岗传统村落文化体验高地、建设黄岗梦想村落研学营地、探索结合公益的乡土软文化重构、构建青年创客及国际义工服务体系,开发农副特产团购经济等,形成自己的民宿品牌。目前开发有香禾糯、侗布、咸鸭蛋、糯米酒等农创产品以及户外教育、非遗体验、农耕等体验活动。”陈祥说,“除了增加就业机会留住年轻人,比如厨师、民宿管家、服务员等,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乡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 “同时,我们成立村级合作社,全体村民为社员,村民以寨内房屋、土地、山林等资源入股,以‘村两委+合作社+农户+X’”的方式实现‘共管、共商、共干、共享、共带’。”村主任吴显金介绍说。 在民宿设计上,设计师陈国栋希望精品民宿的打造不仅要保留村寨原始风貌,还要为游客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让游客充分感受传统侗寨的静谧之美。他说:“我们不想过多的进行设计,整体的建筑风貌我们不要太多的现代元素冲击,更多的是想呈现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
黎平县黄岗侗寨循美禾仓宿集民宿。
而施秉县白垛村则以“公司+农户+产业基地+村集体经济”的模式,通过麻卡公司培育民宿客栈,和村民结成经营共同体,并通过公司深度体验黔东南生态系统平台导入客源。 丹寨县石桥村以旅居任务卡方式为游客提供丰富有趣、参与互动强的体验内容,将传统村落的在地文化与自然生态的生活方式相融合,打造独特的民族文化旅居体验。 民宿发展促进乡村的自然与生态更加融合、文化与休闲更具内涵、产业与营销更为高效,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黔东南的村寨越来越美、越来越有范儿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余光燕王军
编辑何涛编审王璐瑶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