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契机,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兼具思想引领、传播 的声音、传承 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供惠民服务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文明实践阵地,推动形成机关 员干部、社区居民群众、社会公益组织共同参与、联动、提升的志愿服务格局,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力量不断释放,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 一公里”。
一是推动“5+”志愿服务,强化示范引领。制定印发《黔东南州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工作规则》《年黔东南州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工作方案》等,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和品牌化建设。以“ 建引领+志愿服务”“社会治理+志愿服务”“文旅宣传+志愿服务”“社工义工+志愿服务”“社会团体+志愿服务”的“5+”志愿服务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凯里市“一心三环五融入”易搬儿童城市融入计划、黎平县“5+2”课后服务助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岑巩县“金种子”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施秉县“挽起裤脚下田去?助农抢收保增收”志愿服务、 平县“五家十进”大宣讲等品牌项目持续深入推进。
二是借鉴“2地”试点经验,打通实践壁垒。制定印发《黔东南州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方案》,指导督促各县(市)按照“一个目标”“四个定位”“五项工作”“三个到位”“提升六个能力”的总要求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借鉴凯里市、施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建设工作经验,扩宽文明实践覆盖面,打通实践壁垒和延伸志愿服务链。将 史学习教育融入文明实践之中,打造“红色长廊”“红色讲堂”“红色书架”等 史学习阵地,组织学 史、展红史、唱红歌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群众性 史宣传教育活动,切实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年,凯里市推进“双实践”工作,将文明实践活动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件。截止11月中旬,全州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个,其中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单元文明实践站实现全覆盖。
三是明确“3个”工作抓手,打造志愿品牌。全州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围绕“ 委 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