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打赢两场战役提供强力科技支撑贵州科

新闻提示

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中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尽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为打赢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贵州科学院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脱贫攻坚各项重点工作,院属基层单位发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各项工作,切实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开展科技攻关助力疫情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省培养基试管的供给量无法满足疫情防控需求,配制“提取疑似病人生物样本的DMEM培养基”成为疫情防控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要求在2天内完成研发配制“提取疑似病人生物样本的DMEM培养基”的任务要求,贵州科学院院属测试院与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携手并肩,跨广东、贵州两省协调解决试剂缺乏问题,千方百计解决运输困难,组织该院生物医学检测事业部、检测中心微生物组的科研人员第一时间投入“提取疑似病人生物样本的DMEM培养基”研发配制工作,与时间赛跑、跟疫情斗争,经过科研人员不懈努力,于2月15日凌晨成功研发配制DMEM培养基,投入临床实验对比。

测试院科研人员正在配制DMEM培养基

同时,为加大疫情防控科技支撑力度,该院积极组织实施疫情防控应急技术攻关和集成应用项目,设立科研专项资金支持测试院、冶化所、轻工所、贵科大数据院和新技术所五家单位开展“基于单分子免疫分析的COVID-19病毒抗原检测核技术”、“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防控产品3D打印防雾护目镜的研发与应用”、“液体广谱消毒液生产线的优化与改造建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预测模型研究”、“贵州科学院疫情信息系统”等科研项目实施,用科技的力量支撑疫情防控工作,为疫情防控贡献科技智慧。

冶化所材料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研发医用护目镜

主动担当把论文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疫情面前,人人责无旁贷。贵州科学院充分发挥科研优势、人才优势,主动投入疫情防控主战场,把科研“论文”写在抗击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早在1月26日,贵州科学院就要求院属测试院提前准备,主动作为,发挥科技优势、专业优势,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做好疫情期间食品抽检工作,及时安排省测试院细化抽检技术方案,完善工作程序与规范,提出防护措施,借助大数据平台,组织检测队伍从1月28日开始,奔赴全省九个市(州)88个县(市、区)开展抽检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抽检工作任务,为市场监管部门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为保障贵州人民在疫情期间舌尖上的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贵州科学院发挥大数据及信息化技术团队和学科优势,主动研判,积极抢抓时间节点,充分运用大数据做好疫情分析,为全省疫情防控决策提供智力支撑。第一时间成立贵州科学院大数据疫情分析专题工作组,组成16人工作团队,每天通过技术手段结合人工抓取采集官方疫情防控、国内外网站、媒体披露的数据进行清洗分析,提出疫情预测研判和分析报告,建成新型冠状病毒患病数据库、细分患者数据库、公开患者基本信息库、武汉迁出人口比例数据库等17个基础数据库,与贵州省大数据局合作撰写《基于公开大数据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分析报告》13期,呈报省委、省政府和省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省直有关部门决策参考。作为省科技厅牵头组织的疫情研判专家组成员单位,贵州科学院积极参与相关工作,以建成的基础数据库为依托,结合省疾控中心等单位提供的流行病及传染学分析模型,建成贵州省疫情分析研判数据模型,对我省每日新增确诊病例等关键指标进行分析预测,预测结果与事实数据契合度高,为我省疫情防控宏观指导、医疗资源调配、各市(州)疫情发展预警等提供了切实的技术支撑。

远谋近思保障防疫与脱贫双线推进

按照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都要打赢、两个胜利都要夺取的要求,贵州科学院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各项重点工作。

随着疫情阻击战的不断推进,消毒液、酒精、口罩、防护服等疫情防控医疗应急物资需求量急剧上升。为助力疫情防控急需物资,该院积极响应,主动靠前指挥,将龙里空港工业园轻工所洗护产品生产线改建为消杀品生产线,通过积极协调,在省卫健委、省卫生监督局和省市县工信厅(局)等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不到3天就快速取得临时生产许可证,连夜进行原料和包装材料的采购,克服人力资源紧缺的巨大困难,日产60吨的84消毒液生产线于2月11日开始正式投产。2月17日,贵州科学院向贵州省红十字会支援10吨84消毒液,用于支持贵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支援的10吨消毒液全部用于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理工学院、贵阳学院6家高校疫情防控第一线。为助力我省疫情阻击战,真正落地战“疫”有我的贵科精神。

院蓝莓团队在黄平县新州镇槐花蓝莓基地考察

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春季田间管理,贵州科学院涉农团队抢抓农时,积极主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春耕春种。蓝莓团队先后深入花溪区高坡乡、凯里、龙里、麻江、锦屏、凤冈等市(县)蓝莓基地,指导果农进行果园提质增效改造、新果园标准化建设、现代设施农业栽培、苗木培育、覆膜防水保肥等,为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食用菌团队编写《疫情防控期间黑木耳栽培需要注意事项》《疫情防控期间茶树菇栽培需要注意事项》指导食用菌生产,配合省食用菌专班、省科技厅开展菌种保供工作,就《年全省食用菌菌种保供方案》提出建议,编写完成《年科学院食用菌母种提供方案(初稿)》,协调落实龙里、平塘两县林下栽培基地菌种供给,为册亨县食用菌种植建言献策。药用植物团队赴施秉县双井镇指导林下中药材示范地春耕种植,组织人员抢抓农时,进行整地、移栽、追肥等田间管理。百香果团队积极配合省农业农村厅提交春季生产管理技术要点与方案,主动与地方农业部门及企业对接,指导百香果春耕生产与管理,向各地推送《百香果春季生产管理技术要点》《贵州省农业产业革命重点培训学习读本——水果》及《百香果种植技术培训》PPT课件和手册,助力年全省15万亩的百香果产业健康发展。山地所科技特派员奔赴思南县大坝场镇指导花椒产业发展,对花椒常见的锈病、煤烟病、跗线螨等病虫害以及花椒整形修剪、施肥等生产技术进行指导。猕猴桃团队完成编写《疫情期间猕猴桃春季管理技术要点》,指导全省猕猴桃产业春耕生产,深入六盘水市水城县指导猕猴桃春季田间生产管理,为企业免费检测花粉活力,科学有序安全推进猕猴桃产业发展。

百香果专家团队深入春耕一线开展栽培技术指导和现场培训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段超木

编辑刘钰银

编审周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2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