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扶贫故事用心帮扶,做群众的贴心人

我叫朱宏喜,年到施秉县杨柳塘镇高塘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朱书记,我们寨子上的吴治英家庭情况有点特殊勒,能不能想点办法帮助哈?”这是我刚到高塘村不久,村干人口主任吴光仁对我说的话。   从那时候起,我通过个人资源,联系了社会爱心人士对吴治英户进行每月五百元的捐助,这一捐将近三年了。自那时候起我也成为这家带着4个未成年孙孙独身老人家的常客,送衣物、食品、电池,修有线电视。   年,我来到中垮小学走访,校长吴世可说全校一百多个学生都没有校服,在参加县里活动时看到其他学校的学生都有整齐化一的校服,自尊心受到伤害,但是农村学生家长又无力承受校服的费用。

我联系一家爱心企业投入约3万元,在那一年的儿童节来临之际,为全校学生送上了夏秋季校服各一套,年初争取单位支持为全校学生每人发入冬季校服一套。同年年中在省外事办的支持下与施秉县市监局为中垮小学投入资金13万元维修了教室屋面,更换了铝合金窗户、购置图书、体育器材。   今年10月促成省外事办为中垮小学的多名学生进行了圆梦活动,学生们得到了心仪的礼物,蛋糕、玩具、球类等,他们的幸福感爆棚。   年7月,在单位的支持下,我带领高塘支部三十名党员赴遵义、余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暨庆“七一”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考察了余庆县新农村建设乌杨田园,使高塘支部党员对党的光辉历史、光荣传统、优良作风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并学习到周边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教育效果显著,党员们表示将继续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以饱满的革命热情自觉投身下一阶段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事业中去。

驻村之初开展组织生活会,来的基本上年近古稀的老人,罕见几名年轻人。我经过长期摸排、调研工作、数据分析总结出党员老龄化,是制约我支部和我村发展的主要原因。我与各自然寨负责人进一步交流思想,与村内有思想积极追求上进的年轻人,畅聊、引导、做思想工作,全年共收到入党申请书五份,发展预备党员两名,三名预备党员如期转正。   驻村工作开展以来,我始终秉持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与群众在田间地头林下同劳作、入百家门吃百家饭,倾听群众心声,做他们的贴心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化勇整理   编辑刘娟   编审杨仪施昱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20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