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英苗绣人生诗意江湖

日前,贵州日报整版刊登了题为《一针一线总关情 匠心织就锦绣路》的文章,详细描述了韦桃花、刘英、杨晓珍、杨胜娇四位绣娘以己之长奉献热血和智慧,带领当地妇女增收脱贫的故事。

今天,黔妹妹将继续为你展播

绣娘刘英的苗绣人生

◆◆

刘英:苗绣人生 “诗意江湖”

◆◆

人物名片   刘英,古苗疆刺绣工贸公司董事长兼苗绣设计师,黔东南州民族工艺品行业协会副会长、施秉县苗学研究会理事,年初被评为黔东南州第一批名绣娘。曾先后获得国际工艺美术大师、百佳绣娘、苗绣达人、农民企业家等荣誉和称号。收藏古苗绣余件,公司生产的苗绣手工艺品畅销全国,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

采访是在凯里苗侗风情园的一栋小楼里进行的,这是刘英创办的古苗疆刺绣工贸公司的办公地点和工坊。

刘英娴熟地在茶具前泡茶,“我从小就爱好画画、剪纸、设计,11岁就开始搞创作了。”还没开始提问,刘英先打开了话匣子,“初中后就不上学了,16岁就跟着亲戚去乡下搜集绣片,拿到大理丽江推销。”

一部电视专题片,还原了刘英卖老绣片的场景。

那是年左右,刘英转战到北京潘家园。镜头中,她坐在成堆的绣片中间,整理着这些“宝贝”。画面很美,当然,美丽的背后,其实是辛苦。刘英说,那段时间是边玩边卖,边玩边创业,是磨过来的。

“有很多很好的绣片,舍不得卖。卖一件少一件。”事实上,刘英在潘家园赚到人生第一桶金后,就放弃了绣片生意。这段经历,给了刘英许多启示。

那段时间,旧绣品收藏热渐渐被新苗绣成品的消费热潮所取代。“老绣片没有创新图案的好卖,于是我就自己设计。这种新式的卖得快,现钱现货呢!”刘英已经预见市场动向。

年,刘英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以作坊的方式进行设计和生产。

但很快,新的问题又来了。因为生意越来越好,小作坊的加工制作完全不能满足客户需求。

年,刘英在家乡注册“贵州古苗疆刺绣工贸有限公司”,让当地绣娘按自己的设计完成绣品。北京的工作室依然保留。

奔波于北京和凯里两地间,刘英很喜欢这种日子。她说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苗绣,很开心。

就在这一年,贵州省政府及省妇联推出了“锦绣计划”,明确以市场为导向,以刺绣、蜡染和民族服装服饰为重点,实现民族民间特色手工产业与妇女事业同步发展,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

“从年起,我们就开始搞培训,一年至少3次,一次最多有多人。培训后每个绣娘月收入不低于元,至少带动人脱贫。”刘英说,她的公司发展也越来越好,如今还把年轻女孩也纳入培训范围,“这样有利于苗绣更好传承。”

橱窗里,那些精美的服装,基本都是由刘英设计的。她捧着一件苗绣衣服,“苗绣的图案主要是图腾,线比较粗糙,秀出来很精致、很浓乡土味,传统文化特别深厚。”

在研究苗绣服装的过程中,刘英越来越坚定地认为,苗绣服装面对的是现代消费者,一定要符合他们的审美和需求,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做减法,不能把整个衣服绣得满满的……

“你看,这件有百年历史的破线绣,这红,还是那么艳丽,这针法多精致。”她指着一件从龙里乡下搜来的苗族衣服说。

采访结束,刘英夫妇开车送我到高铁站。盛夏闷热的午后,短短30分钟的路程,凯里的天空时而风雨,时而阳光。“风风雨雨都过来了,特别好玩。累不累?累!开心不?开心!”车上,刘英看着天空,快言快语,像极了武侠小说里的女侠。

汽车路过金泉湖,我突然想起年那个暑假,也是这样闷热的午后,金泉湖大街上人山人海的苗人们摆出苗绣、苗银,聚成了一个很大的露天交易市场……

画面不停在脑海中放送,此刻车上很安静,我们都没有说话。多少年来,这种古老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到底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

//////////

27°提问

问:苗绣服装如何实现传统元素的现代表达?

刘英:苗绣服装面对的是消费者,所以一定要符合现代审美要求。客户给我们的反馈是,一定要在图案上做减法。从艺术上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与苏绣、蜀绣等其他门类的刺绣相比,苗绣拥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从实用上来说,传统元素必须实现现代表达,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被广泛认同,才能不断传承发展。

问:机绣和手工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刘英:机绣就是机器代替人工来进行刺绣,和手工刺绣的最大区别,在于图案质感的不一样。手工刺绣是传统苗绣的底线,手工绣出来的苗绣更有灵性和生命。

问:描述一下你心中苗绣的未来?

刘英:我从小就认为,苗绣是一个好东西,发自内心的喜欢,但每个人对苗绣的认识不一样。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一方面能够展示传统苗绣的魅力,一方面能够创作出更多具有现代性的苗绣产品。传承与发展并不是矛盾的,未来的苗绣,一定能够呈现给世人两种不同的形态。

贵州省妇联新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丨贵州日报

编辑丨李玉珠

责编丨李文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14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