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秉我为幸福向天歌开启梦想新生活

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

自年至年,五年来,施秉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州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县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民生事业稳步推进。

五年来,施秉县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3.5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2.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0.53亿元;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1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7亿元;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元、元,同比增长8.5%和10.8%。

扩规提质增效 推进产业进程

“十三五”期间,施秉县按照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注重“长”“短”结合,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取得新突破。将贫困户嵌入产业发展链条,因人因户精准施策,实现贫困户产业、技术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三位一体”全覆盖,贫困户户均实现1个以上产业项目覆盖。

施秉县城关镇上翁哨坝区花卉产业欣欣向荣。 杨健/摄

稳妥探索新兴产业,持续巩固发展好以太子参、烤烟为重点的传统产业。加快推进连片区域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和规模化养殖,做优做强中药材、烤烟、精品水果、虫草鸡和香菇、生猪、蔬菜等特色主导产业,不断提高贫困户生产经营性收入。

坚持发展精致农业、特色农业,持续夯实农业产业化基础。加强冷库冷链、分拣分级、精深加工等产业设施建设,积极打造全产业链。抓好农产品流通和销售,着力抓好农产品订单销售,大力推动农产品“七进”工作,全面拓宽销售渠道,不断推进农村电商优化升级。

推进坝区结构调整,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调减调优低效农作物。按照“一坝一策”“一坝一业”要求,重点打造亩以上样板坝区产业发展示范点。大力推进果蔬高效现代种植业,着力打造一批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提升坝区生产经营效益。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大力培育龙头企业,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

加快畜牧产业发展。加快生猪养殖基地、育肥场建设,推进生猪育繁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着力防治环境污染,推动养殖过程清洁化、粪污处理资源化、产品利用生态化,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稳妥发展大水面生态养殖和循环水生态养殖,推进生态渔业发展壮大。

做优做强林下经济。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抓好林下养鸡、林下中药材、林下养蜂、林下魔芋等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统筹抓好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充分考虑生态承载力,加快“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型。全力做好林下产品市场营销,争创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县,将林下经济打造成施秉的响亮品牌和靓丽名片。

数据显示,年,全县种植中药材8.8万亩,种植精品水果累计达7.3万亩,种植蔬菜12万亩,完成烤烟收购9.5万担,生态家禽出栏92万羽,生猪出栏4万头;建成县级万亩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个、乡镇千亩林下经济示范基地8个、村级百亩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6个。

夯实交通基础 注入发展动能

“十三五”期间,施秉县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先后启动“村村通”“组组通”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

该县秉持“交通引领经济,突破农村公路建设瓶颈,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理念,以优化农村公路路网和客运网为切入点,以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为突破点,着力解决群众“出行难、乘车难、运输难、致富难”问题。

“十三五”以来,该县累计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共6.2亿元,建成农村公路共条公里,其中县道15条公里、乡道29条公里、村道条公里、组道条公里,农村公路桥梁66座、长延米。实现30户以上村民组“组组通”硬化路目标,实现建制村农村公路通畅率%,实现农村公路建设合格率达%。

全县实现乡镇通油路,村组通水泥路,户户通连户路,更好地满足了群众出行和生产发展需求。

随着基础设施完善,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造就了一批产业路、民生路、旅游路、幸福路、小康路。路通了,方便了群众出行,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建成“四好路”,形成“五带动”的良好局面,为全县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路通则产业兴,施秉县枸洞坪产业园区等交通项目的建成,带动了周边大面积发展种植核桃、蓝莓、杨梅、李子等特色农业产业。

路通了,交通条件极大改善,乡村旅游也渐渐发展起来。施秉县白塘至杉木河、白垛乡至黑冲公路提升改造后,美丽乡村自驾游迅速增多。

全县路网结构不断提升完善,村货出山更便捷。农户将自种太子参、脆红李、鸡血李以及苗绣等手工艺品销往大山之外,增加了经济收入。

“十三五”期间,施秉县按照“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总体思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年10月,全县8个乡镇64个行政村开通沿线农村客运专线36条,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率达%。通过客运专线和“通村村”农村客运约车平台,解决群众出行难、乘车难问题。同时,积极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站场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通过客运代邮件、带货物等形式,便捷了客运出行、农产品出山、商品进村的需求。

城乡统筹建设 提升综合实力

“十三五”期间,施秉县坚持山地民族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特色、精致、宜居”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规划先行,创新小区规范化管理,培育规范化服务型物业。分步完善城乡路网、污水管网、天然气管网、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新汽车站搬迁,加快推动老汽车站片区开发。启动城南片区、南官营片区及龙文化旅游小镇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

纵深推动“城景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绿色城市、人文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特色旅游小城镇建设,不断配套完善休闲娱乐功能,全面提升城镇内在品质。着力整治县城农贸市场,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深化“垃圾不落地”和垃圾分类改革,常态化开展占道经营、扬尘污染、违章停车、工程车带泥上路等专项治理。

积极盘活音乐喷泉广场、城区门面等资产,大力发展房屋租赁市场。丰富城市经营业态,大力推动住宿餐饮、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等城市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夜间经济”,积极推动夜间消费提质升级,打造一批临河餐饮、酒吧特色街区。

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实施“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扎实做好该县牛大场镇、甘溪乡2个示范乡镇和20个示范村建设。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升级行动,推动“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完成7个乡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项目建设,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推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积极打造“森林乡镇”“森林村寨”。

提升城乡综合治理水平,探索实施镇域乡村闲置土地综合整治,规范农村住房规划建设,强化宅基地用地管理。巩固提升“十户一体”等治理成效,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导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落户城镇,提升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增进民生福祉 书写幸福之歌

这是一幅欣欣向荣的民生图景。

美丽的校园、医院、功能完善的社区服务中心、干净整洁的路面。

“十三五”时期,施秉县坚持多举措改善民生,民生事业稳步推进,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群众的幸福指数全面提升。

教育是民生之基,百年大计,教育先行。“十三五”以来,施秉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四个不摘”,抓好“三个落实”,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截至年10月,全县累计从学前到大学阶段,共落实各项学生资助资金约万元,惠及学生共计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人次。

年以来,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现全覆盖,惠及学生72人次,落实资金万元。年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5.3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2.7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6.29%,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

“十三五”以来,施秉县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坚持医疗、医保、医药、医院“四医”联动改革,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不断健全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年上半年医疗卫生支出占全县财政支出的比重达9.66%,比年同口径支出比重增长1.92%;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全县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89张、执业(助理)医师数2.42人、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2.7人,比年分别提高24.52%、93.6%、%。

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人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服务做到应签尽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保参保率和60岁以上贫困人口享受社保待遇全覆盖。年全县投入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共4万元,比年增加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水平由年的40元提高到年的74元;上半年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为91.19%,全县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及建档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三五”期间,施秉县共实施搬迁人口人,搬迁户已全部搬迁入住。为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该县通过就业“组合拳”,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家庭至少“1户1人以上就业”目标,并配齐配好安置区学校、医务室、社区党群中心、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公交站台等,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陈化勇通讯员张辉杨健邰胜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1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