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施秉县人民法院立案窗口来了一位特殊的当事人,只见他满脸愁容,不停地从背包里掏出许多材料递给窗口人员,接待人员在简单询问后发现这是一位听力障碍者,用语言无法交流。于是,工作人员便拿出纸和笔,与当事人用一问一答的书写方式进行交流,“以笔代言”化解沟通障碍,还原事情的原委。原来,该男子与妻子早已离婚,其22岁的儿子跟随其前妻在外务工,后因前妻欠下债务,债权人为讨债将其儿子打伤住院,出院后儿子与该男子失去联系,该男子前来起诉其前妻,要求将儿子带回来交给自己。在了解情况后,接待人员从民事诉讼主体资格、民事案件起诉条件、民事行为能力等方面进行法律释义,告知该男子请求不符合民事诉讼起诉条件。此外,工作人员还围绕如何正确处理好家庭关系对男子进行了心理疏导。最终该男子表示会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处理,离开时,还不忘点头示意表示感谢。交流无声,服务有情。施秉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面对特殊群体的司法需求,因人而异、因事施策,尽可能地为特殊群体当事人提供便利的司法服务,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度。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郑洁编辑孙蕙编审付松杨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9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