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施秉县杨柳塘镇新风扑面,农家小院里,竹条围出的小花园,砖头砌成的小花坛精巧别致,娇艳的花朵如瀑布般从围墙倾泻而下,郁郁葱葱的枇杷树上已是果实累累,明媚画卷释放满满活力与生机。连日来,杨柳塘镇大力推动和美城乡庭院美化行动走深走实,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庭院+”模式,充分利用房前屋后院内、村道小巷、池边水塘的拆除地、空闲地等区域,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做好“庭院文章”,让“方寸地”变“微花园”“微果园”“微菜园”“微菌园”,宜居又生财。“微花园”增色增美漫步在杨柳塘镇地坝村坪上组的乡间小道上,缕缕花香萦绕鼻尖,沿途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以前寨子周边都是垃圾和臭水,就是从旁边路过,味道都难闻。现在多好,道路整洁了、寨子变美了,家门口弄得跟花园一样。”村民姚杨说起开展乡村庭院美化行动前后变化感慨万千。图为杨柳塘镇地坝村坪上组“微花园”一隅。据悉,自庭院美化行动工作开展以来,杨柳塘镇坚持党建引领,以村民自治为抓手,村民们共商共建,群策群力,充分利用村寨零星边角空地、闲置荒地、拆除地等,见缝插绿、缝隙种花,曾经杂草丛生乱堆乱放的空闲地摇身一变,成为村民茶余饭后驻足休闲游憩的“微花园”,为和美乡村增香增色增美。“微果园”增彩添趣“我家院坝边边上这棵枇杷树结的果子又多又甜,过路的人还到我家来问我卖不卖勒。”长田村一组的吴通华大爷说起自家院里的果树,一脸得意。黄桃、枇杷、杏树、脆红李、无花果……在杨柳塘镇,“微果园”装点了村民的房前屋后。图为杨柳塘镇长田村一组吴通华采摘自家院中的果子。“我家的这棵蜂糖李甜得很,我准备再种两棵在院子头,结果果拉你来我家吃呀。”屯上村平磨组的养蜂人田应战热情地对记者说。据了解,杨柳塘镇聚焦庭院经济与庭院美化融合式发展,在推动和美城乡“四大行动”工作中,结合当地村民喜欢在自己家门口种果树的特点,鼓励群众管护好已种果树,栽种好新果树,打造庭院“微果园”,增添乡村农家摘果乐趣,提升乡村吸引力。目前,全镇庭院果树已达余棵,带动发展黄桃、无花果、脆红李等各类特色精品水果种植亩。“微菜园”丰了菜篮子“我家种有辣椒、西红柿、黄瓜、豇豆等蔬菜,一年四季吃菜不愁,吃不完的要么卖掉、要么送寨邻。”在杨柳塘镇屯上村平磨组,村民家的房前屋后种满各种瓜果蔬菜,一块块菜地长势旺盛、一个个瓜果架郁郁葱葱……图为杨柳塘镇屯上村平磨组龙玉和家的“微菜园”。“以前房前屋后、道路两侧的柴草堆、沙石堆、垃圾堆、破旧猪牛圈等随处可见,不仅影响美观,而且挡路,现在简直大变样啊!”屯上村平磨组田秀英说。据介绍,杨柳塘镇坚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挖掘庭院经济潜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建引领,采取“支部带领、党员带头、乡贤带动、村民参与”的“三带一参”模式,引导广大村民对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的闲置地进行平整,筑竹篱笆,搭果蔬架,建“微菜园”种植蔬菜,发展庭院经济,美了庭院,绿了环境,随处可见的“微菜园”装点着杨柳塘镇的一角一隅,也丰富了村民的“菜篮子”。“微菌园”鼓起钱袋子杨柳塘镇火车站的巴梭雅农电商有限公司外空地上,90后“新农人”王静将一摞摞菌棒呈“井”字形上下横竖交叉摆放,布满孔洞的菌棒上长满了香菇菌丝。图为“微菌园”。“别瞧这巴掌大的地方,用处大了去了,把它利用起来栽培食用菌,一年至少增收五六千元。”王静说庭院虽小,却大有可为。与此同时,王静还以视频直播方式持续教大家种植各种菌菇,新型庭院经济“微菌园”正逐步推广到全镇,拓展群众增收来源,鼓起了农民“钱袋子”。“种植平菇投入小、利润大,不仅好管理,出菇还多。现在基本每天是长一茬卖一茬,不愁销路。”屯上村平磨组种植户吴伟高兴地说。目前,杨柳塘镇共有“微花园”个,“微果园”30余个,“微菜园”余个,“微菌园”4个。下一步,杨柳塘镇将持续发力打造“四微园”、装点农户“小院子”,鼓起群众“钱袋子”,扮靓和美城乡。通讯员王金岗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丹编辑蒋鸿琪二审 李丽三审 熊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8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