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扶贫故事用情帮扶,小康路上不掉队

世间的每一种相遇,都是生命的馈赠,遇见都是一种缘分。   我叫吴思远,年6月,作为施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选派的新一届轮战区驻村干部,我来到施秉县牛大场镇吴家塘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刚开始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时,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总怕做不好而对不起群众。

去年的盛夏,我第一次来到吴家塘村曾家湾组贫困户曾兴明家,来的途中,老队员就介绍说,这户是我们帮扶的特困贫困户。

来到曾兴明家的院坝,去年进行三改坝子已用水泥硬化、栏坎还用不锈钢栏杆围起来,院坝有几十平米宽,可到处是鸡粪和垃圾,并伴随着一阵阵的恶臭,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家很懒,不讲究卫生。   随着驻村帮扶工作不断深入,我单独来到曾兴明家进行走访。对他的家庭情况、经济收入、居住条件、贫困原因做一次详细的了解。   走进曾兴明家,靠近厨房的那间放着一台冰箱,正对着门靠墙的桌上液晶彩电正播放着电视剧,厨房低矮没窗户,墙是用木板钉的,又关不住风,灶台烧点柴火就烟雾袅绕的,呛得不行。厨房内,几个吃过的碗散落在灶前简易的灶台上,我不得不印证我之前的看法,这户确实懒呢。   但随着走访次数的增加,我才发现曾兴明每次要么就躺在床上,要么两只手扶着倚坐在凳子上,也从未站起来过,见我来了只是打打招呼。   深入了解后,我得知他实际生活中的困难,曾兴明因多年前剔树枝,从树上摔了下来导致瘫痪,前妻已离家出走多年,有两个子女在读书,还有一个母亲患有高血压导致家庭贫困,子女上学了,家里家外包括做饭吃喝拉沙都要靠70多岁的老母亲来料理。   得知这一情况,我当即跟曾兴明说,你注意保重身体,我是你们这个村帮扶驻村干部,嘱咐他要讲卫生,家里家外保持干净,厨房的改造我来想办法,有什么困难和需要,你随时可以打电话给我。   天气渐冷了,当晚,我自费购来了一些强化木板,把厨房木板透风的地方给封上和楼面给盖上。   第二天,接到曾兴明打来“吴干部啊,厨房盖是盖上了,严实倒是严实不透风了,可光线不好,烧材火还是烟啊,你能不能再帮我家解决一下呢?”   第四天,经向单位党委汇报申请和镇扶贫站申请补短板资金,我们驻村工作队将破旧的厨房拆除后,拉来了砖、水泥、门窗等建筑材料,并请来了师傅,三天时间就建成了砖木结构新厨房,曾兴明高兴的说:“这下窗子明亮了,烧火也不烟了,太感谢你了吴书记。”   年3月14日,我正在镇里开预防新冠肺炎紧急防控工作会,曾兴明打来电话说是家里电视坏了看不了,因疫情小孩没法去学校,现又看不了电视上不了网课,让我帮忙看一下。散会后,我驱车赶到他家,经与广电网络公司沟通核查,原来是电视网络收视欠费了,我立即帮其交了电视网络收视费,及时解决了孩子的在线学习问题。   春节过后,进入疫情防控高峰期,我开始白天夜晚轮值,期间给他家送了几次米、油、木炭、口罩。每次他都让老母亲和小孩把我送出门口,眼里充满感激。   到了6月,疫情逐渐得到了控制。但长期因瘫痪卧床,曾兴明的臀部溃烂得了炎症,疼痛难忍,医院治疗,我立即向县联社党委主管领导反映,并及时联系车辆把他送去治疗,医院亲自送去医疗资金困难补助,为他送去了县联社党委的关怀,也增强了他治疗的信心。   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村民小组提标评议会上,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我们为他家争取到低保提标,为他兜底脱贫,防止返贫提供了保障。   现在到他家,院坝随时清扫干干净净的,进到厨房,看起来干净整洁,灶台上锅里还时不时炖有肉了。   驻村帮扶中,我感触颇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参与其中。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化勇 整理

编辑胥芬芳

编审田旻佳韦一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48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