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在 史学习教育中,黔东南州各地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积极搭建 史学习教育平台,纷纷结合实际情况,把 的历史讲深讲透、入心入脑,助推主题教育学走深走实。
在黔东南,大多数乡镇采取“送学上门”的方式帮助群众开展学 史教育学习。“面对面”“零距离”将 史学习教育传达到基层一线,推动 史学习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确保 史学习教育在基层深耕厚植。
“ 员夜校”开讲 史“送学上门”
“上课时间快到了,带上凳子!‘ 员夜校’今晚又开讲啦!”放下碗筷,拿起笔记本,三穗县良上镇永兴村 支部书记张子荣,招呼着左邻右舍的 员们,向着村级文化活动广场轻快走去。
每月一次集中组织学习。学 史、听 课、知 策……今年以来,这一别开生面在“田间地头、乡间院坝”的特色 史学习教育平台,已成为该镇广大基层 员干部永葆初心使命、领悟 的先进精神、成长进步的“加油站”、“充电站”。
三穗县以 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对该县11个乡镇(街道)开展场次“ 员夜校”,覆盖名 员群众,着力打通基层 史学习教育“ 一公里”,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
“今天晚上8点,杨书记要到组上来给我们讲 史,在家的男女老少请提前10分钟在广场集中听 史。”看到
赓续革命传统 激扬干群活力
连日来,三穗县委组织部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一场以“赓续革命传统、激扬干部活力”为主题的夜间学 史活动正在进行。
“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我更应该学深悟透 史,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把‘守初心、担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担起新时代年轻干部的使命,更好地服务群众。”县委组织部选调生裴爱鑫表示。
该县在 史学习中,始终坚持把强化 员干部 史学习作为提高 员 性、干部素质的有力抓手,针对不同类型的 员干部分类指导、分时学习、分期施教,确保 员学习教育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通过夜间课堂的学习,不仅提升了我的思想境界,还让我从革命精神的源头汲取攻坚克难的勇气和不断奋进前行的动力,从中汲取力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县委组织部机关支部 员欧阳可林说道。
自夜间课堂开办以来,三穗县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支部开展夜间课堂学习次,覆盖 员干部名。
在黔东南,夜间 课不仅在机关干部、 员中开展,更是延伸到了群众。
“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夜幕降临,镇远县报京乡报京村青年乡村振兴夜校灯火通明。
和其他群众一样,吃完晚饭后,村民龙通兰来到夜校学习 史。
“在夜校,我对 的历史更了解,认识更深刻。这几年,在 的各项 策帮扶下,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也学会了厨师、刺绣、家 等技能。相信在 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村民龙通兰说。
自开展 史学习教育以来,镇远县报京乡紧扣主题主线,不断探索丰富学习载体,通过用好红色资源、开展特色宣讲等形式,有力推动 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讲 史小故事 逛有声博物馆
“敌 仗着人多枪广,疯狂射击,曾发起多次冲锋,均被红 勇猛击退,战斗从上午九点半打响,激战到下午四时许……”施秉县白垛乡《夜间小课堂· 史小故事》课堂上,老 员李顺森正慷慨激昂的给青年干部讲述发生在白垛乡红 英勇战斗的故事。大家时而掌声齐鸣,时而咬唇皱眉,如临其境,为之动容。
“在当时,为挽救革命,中共中央决定于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也就是八七会议……”,为了准确、精炼、生动讲好“八七会议”这堂 史小故事,主讲人张远文花了一个多星期时间准备视频和图文解说资料。
每周四晚上,施秉县白垛乡《夜间小课堂· 史小故事》准时开讲, 员干部齐坐一堂,除了集中研读 史必读书目、分享 史故事、开展学习研讨之外,还学习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等知识,实现了 史学习教育与工作相融合。
而在三穗县武笔街道办事处彩虹社区,有声博物馆则成了老人们每天饭后打卡的地方。
明亮的大厅内坐着三五成群的老人,他们头戴耳机坐在机器旁收听 史故事。彩虹社区利用有声博物馆服务平台,开设线上 史学习教育专栏,全天免费开放,让群众通过智慧化方式乐享有声书籍。
员志愿者在三穗县武笔街道彩虹社区帮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有声博物馆听 史(欧阳可林摄)
彩虹社区 支部书记赵灵 介绍,彩虹社区60岁以上的 员61名,他们有的不识字,有的眼睛看不清,社区有声博物馆的科学利用,极大地方便了老 员学习,也让他们在 史学习教育热潮中不掉队。
“我眼睛看不清,社区给我们提供这个有声博物馆,工作人员手把手教,让我有了新的学习方式。”彩虹社区老 员杨秀永兴奋地说。
一个耳机、一段音频、一次学习,从“看”到“听”,从“无声”到“有声”,社区老人们正享受着新时代创新发展带来的便利。
员志愿者在贵州三穗县武笔街道彩虹社区帮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有声博物馆听 史(田曜华摄)
开展“送学上门”、组织夜间学习……这是黔东南州开展夜间课堂学 史见声见色见效果的一个缩影。在 史学习教育中,黔东南州各地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积极搭建 史学习教育平台,纷纷结合实际情况,把 的历史讲深讲透、入心入脑,助推主题教育学走深走实。
通讯员田曜华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凌忠云
编辑石含开
编审沈安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