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改革工作动态3篇黔东南州松桃县榕

北京荨麻疹医院医师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19/9204186.html

「本文来源:独山县人民法院」

黔东南州“四抓”

推动苗侗健康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黔东南州被誉为“天然药库”,有中药资源种,常用苗药余种、侗药余种,是全国药材主产区之一。近年来,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黔东南结合资源禀赋“量身定制”,通过抓好谋划部署、企业服务、产业集聚、产销对接,进一步推动苗侗健康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州有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个,产地加工基地(点)35个,生产加工企业16家(其中规上企业6家)。

一是抓谋划部署。成立州政府分管领导领衔的健康医药专班,制定《黔东南州健康医药制造业三年倍增计划》,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截至目前,已谋划编制三年倍增储备项目32个,总投资48亿元。

二是抓企业服务。依托领导挂帮重大项目工作机制及工业企业(项目)大服务、大走访专项行动,积极协调解决国药集团贵州血液制品有限公司血浆站设置等企业(项目)难题。通过申报省工业基金、专项资金等方式多渠道帮助企业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年组织医药企业申报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7个,申请资金2万元。

三是抓产业集聚。积极推动丹寨县昌昊金煌(贵州)中药有限公司、施秉县贵州三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黎平县贵州颐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江县贵州兴创大健康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4家企业列入省“定制药园”示范单位,依托示范企业带动作用,推动苗侗医药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发展。加快推动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医药产业园、黔东南高新区医药产业园、丹寨县金钟医药产业园和施秉县新红大健康医药保健产业园建设,打造民族医药产业集群。

四是抓产销对接。鼓励企业参加展销会、药交会等大型活动,宣传黔东南州苗侗健康医药产业,帮助企业牵线搭桥,拓展销售渠道,助推企业发展壮大。组织贵州苗里医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苗泰健康产业(贵州)有限公司、贵州郎佑堂制药有限公司等多家医药企业参加5月中旬在上海举办的第84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发放宣传推介手册余份,对接企业余家。

(黔东南州委改革办供稿)

松桃县建立“三个体系”筑牢生猪产业

安全屏障

一是建立管理标准体系。成立生猪代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县生猪产业办,统筹、协调、监管推进项目实施。建立了“统一集中建圈、统一圈舍标准、统一投放猪苗、统一发放饲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防疫流程、统一购买保险、统一政策扶助、统一出栏回收、统一评级奖励”的“十统一”生猪代养标准管理平台,纵深推进生猪产业规范化发展。

二是建立良种繁育体系。积极与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在良种繁育、疫病防治等方面开展技术合作,以德康牧业和铁骑力士专业团队为技术支撑,开展以新美系和新加系为主要品种的外三元培育良繁体系建设,优化猪种结构。目前,建成投产10万头种猪选育场1个、头二级种猪扩繁场2个、0头种猪扩繁场1个、年出栏头商品猪家庭牧场个。

三是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强化生猪标识动态管理和生猪产品检疫检验环节监管,推行政府购买动物防疫模式,建立县级云数据系统和县、乡、村三级防控网络。目前,建成畜禽产品安全检测中心1个,建成国家级标准化生猪产业基地3处、市级标准化生产基地3处、县级标准化基地26处。

(松桃县委改革办供稿)

榕江县“三链”助力坝区产业发展

提档升级

近年来,榕江县依托10亩车江大坝,着力打造供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基地、贵阳市蔬菜保供基地和全县易地扶贫就业基地,以管理链、产业链、管护链为抓手,助力坝区产业发展提档升级。今年3月,车江大坝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

一是织密管理链,倒逼各级干部“抓常态”。县级层面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指挥长的车江坝区产业发展工作指挥部,抽调20名干部组成工作专班,健全管理队伍,下设8个工作组,实行日调度工作制。县政府与贵阳农投集团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实行县主要领导、公司董事会每周会商,现场解决问题。截至目前,下派12名企业服务专干、“三名人才”队伍20余人,在政务服务、企业事项办理方面开通绿色通道,深入田间,科学规划种植周期,集中会诊车江大坝产销难题。

二是健全产业链,构建高效种植“新模式”。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着力打造车江坝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农业创意文化中心,立足亚热带气候、高海拔、土壤肥沃等自然禀赋,推行“一年三熟四收”高效种植模式,持续输出优质蔬菜,成为邻国、粤港澳大湾区、省城贵阳以及周边县(市)的“菜篮子”。以蔬菜产业为核心、以科技示范为引领、以产业融合为契机延长农特产品深加工链条,增强实现原生态产品向高附值产品转变。截至目前,车江坝区各基地已向日本、韩国出口约吨豇豆,向东南亚出口大量蔬菜,与广州、深圳、重庆等地12个蔬菜批发市场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三是增强管护链,打造易地搬迁“就业点”。整合3个镇(街道)13个基层党支部自发组织管护队伍,将车江大坝划分为多个管护区域,以1名党员+N名务工人员的形式落实管护小组,以支部会议初步解决各管护区务工群众之间的困难问题,以逐级上报、层层化解的方式助推建强各管护小组,打造制度严明的“田地车间”。截至目前,车江大坝已累计用工25万人次,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逾4万人次,发放劳务费余万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2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