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秉县屯上村村干部变身理事长打通

近日,记者来到施秉县杨柳塘镇屯上村香菇基地,看到工人们正忙着封装菌袋,制作菌棒,在养菌大棚里,技术人员也忙着点植菌种,培育菌棒,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发展产业是实现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我们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围绕小小的香菇做足文章,今年全村计划发展香菇20万棒。”屯上村党支部书记吴磊说道。

坚持干部带头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

“这两年,我们村自己投资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带头发展香菇产业,因为只有我们赚钱了,老百姓才会相信我们,跟着我们一起干。”屯上村村长吴光明说。在杨柳塘镇,像吴光明这样既是村干部又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还有很多,他们希望通过自身村干部的身份带动周边老百姓参与香菇产业的积极性。

施秉县杨柳塘镇屯上村香菇基地

“在基地务工离家很近,方便照顾家人,还有70块钱的收入!”贫困户杨秀兰推着装满菌棒的小车,说起话来脸上满是笑容。该基地采用“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利益联结户人群众分红,实现收入分红“双保险”,巩固脱贫成果。

强化技术指导让专家汇聚在产业链上

“去年购买菌棒,每个要6块钱,成本太高了,镇党委就安排我们去湖南考察学习,后来就自己制作生产菌棒,不仅能自己使用,还可以进行出售,每个菌棒成本才3元!”吴光明边给菌棒接种边和我们摆谈。

过去,镇里种香菇的群众也有一些,但因缺少技术指导,种植规模小,产值效益低,更重要的是购买菌棒成本实在太高。今年来,该基地特地聘请了一位来自湖南的技术指导员,从菌棒灭菌、接种、上架等所有环节手把手的教给每一位工人,从以前的购买菌棒到现在自己制作生产菌棒,甚至出售菌棒,效益提高了不少。

菌棒生产

“香菇生产最重要的环节是给菌棒接种,接种不好很容易造成感染,因此我必须每天都要到基地亲自监督”。来自湖南技术员郭远国说,他有种植几十年香菇的经验,一直想为脱贫做点贡献,来到屯上村,终于有了发挥专长的机会。

公司上门收购让群众增收在产业链上

“去年我们种植了近10万棒香菇,除了销售在附近的县市市场外,一些公司和企业也纷纷上门收购,销路也还可以,因此今年我们就扩大了规模。”吴光明说。

据了解,为了让“理事长”能大胆放手干,助力香菇产业发展,该镇先后积极引进了2个收购公司,并与其达成项目合作协议,保底30元一斤上门收购。

工人们在搬运菌棒

“我们有政府的支持,真是太好了,不仅技术有保障,现在连销路都不用考虑了,只要我们好好干,肯定能让村民腰包‘鼓’起来。”看着一摞摞刚上架的香菇菌棒,吴光明难掩自豪。

近年来,杨柳塘镇屯上村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政协办公厅的共同帮扶下,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引领、基层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建起了总投资.4万元占地26亩的香菇种殖基地,通过大力发展香菇种植产业助农增收。“接下来,屯上村将进一步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真正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华丽转身,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吴光明信心十足的说道。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杨正海

通讯员李科

编辑石含开

编审沈安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2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