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底线强优势科学统筹见成效丨贵州牢固树立

北京学生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zg/141130/4527124.html

绿水青山,贵州之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贵州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科学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亲切话语、殷殷嘱托,响彻黔山秀水。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十三五”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贵州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控源治污让河水更清

一面青山一面城,一条河水一幅画。毕节市七星关城区,倒天河在两岸高楼间缓缓流淌,一座文明宜居的城市正舒展开美丽容颜……   2月8日,倒天河水库,王家勋驾着小船漂在水面上,但凡看到一个再小的漂浮物,他都要打捞起来。     王家勋是水库管理所工作人员,他和同事轮换着,24小时值班。每年汛期,连续值守三四天是常有的事。水库巡逻观测、水工机电设备维护、大坝防汛值守……39年来,他以水库为家。

贵州省毕节市倒天河水库,王家勋在打捞水面漂浮物

“我从小在水库边长大,守护水库就是我的责任和使命,有点苦,但我无怨无悔。”王家勋说。   一方水土一方人。倒天河是七星关人的母亲河,也是毕节市区最重要的地标之一。倒天河水库位于大新桥街道境内,距七星关区中心城区约2公里,总库容万立方米,日均供水量10万立方米,服务70万人口,是毕节城区人民的大“水缸”。   水自灵秀,城自飘逸。但毕节也曾为水伤神:污水横流,腥臭难忍。住在天河路倒天河边的吴晓涵说,前些年,倒天河河水长期泛黄,时有臭味,枯水时节还能看到坑坑洼洼的河床。   顺应期盼,还河于民。近年来,毕节市委、市政府和七星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倒天河的治理和保护,源头治理、分段整治、处理污染源……一项项措施落地落实,腥臭的倒天河迎来华丽嬗变。   每当夜幕降临,倒天河两岸成为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也是全市最靓丽的风景线。   “河岸人行道扩宽了,还修起了专门的步行道,就像在河边铺上了一层‘红妆’,在这里散步、锻炼,心情很愉悦。”吴晓涵说。   随着倒天河治理工程的稳步推进,水域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一个融景观、生态、人文为一体的生态漫步空间已经形成,毕节正变得更加宜居、更加美丽。   舟行乌江息烽段,峰壁险峻,江水清澄,倒影沉碧,眼前犹如一幅水墨画。     “乌江变样了,水更清、景更美!”2月8日,记者在乌江息烽段遇到正在巡河的息烽县养龙司镇人大主席、养龙司镇镇级河长周波。“你看,网箱围汊、泡沫垃圾都没有了。”周波介绍,在养龙司镇,镇级河长和村级河长就有18名,“镇级河长每月巡河一次,村级河长每周巡河一次。一旦发现问题,必须立即联系相关部门现场解决,如现场无法解决的,就要通过贵阳河长APP把问题及时向上级河长汇报。”

工作人员在乌江上巡逻观测

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息烽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推进“河长制”,围绕保护、修复和治理,持续在宣传引导、巡查督查、整改治理上出实招、下功夫,切实让“河长制”变为“河长治”。   “息烽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大多为雨源性河流,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就有16条。这16条河流,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总河长,加上34位县级河长、43位乡镇级河长、位村级河长,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真正将‘河长制’转化为了‘河长治’。”息烽县河长制服务站站长郭婷婷介绍。   以水为媒,水清旅游兴、产业兴!   “退渔后,在政府引导下,我及时转产,收入没受影响,过得还更舒心了。”养龙司镇茅坡村下坪所组高玉山,以前在江上网箱养鱼,三年前他响应政策号召,拆除网箱“洗脚上岸”,在乌江边开了家农家乐。   “过去,江面上密密麻麻铺满网箱,还没走到江边,就能闻到腥臭味。”高玉山说,“现在有河长管理,水域治理力度也不断加强,水清了、山绿了,来游山玩水的人越来越多,我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年,高玉山主动申请,应聘民间河长。“我是尝到了绿水青山的甜头,我愿为守护乌江贡献一分力量。”高玉山说。   绿色发展深入人心,水韵风光装扮息烽大地。河畅、水清、岸绿、堤固、景美的息烽经历“蝶变”,愈加灵动。、绿色能源让乡村更美

风车光伏,铺陈开来,风光无限,生机勃发。威宁自治县抢抓国家鼓励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依托得天独厚的光热和风能资源优势,近年来加快推进以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带动效应日趋显现,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全县新能源产业驶入了健康发展轨道。

坐落在威宁自治县黑土河镇半坡村的光伏电站

2月7日,走进威宁能源公司仙水窝农业光伏电站,一排排硅晶板迎着太阳不断吸收能量,电站里机器作业声不绝于耳。站长毕凯介绍:“仙水窝光伏电站分为仙水窝、乐利、松木坎、箐口营四个项目,总投资14.7亿左右,总供电容量兆瓦。”   在威宁自治县黑土河镇半坡村光伏发电站,成片的光伏板在阳光照耀下格外耀眼。板下,是忙碌的村民。近年来,半坡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多举措抓好产业发展。同时充分利用光伏电站建设完成后的剩余空地,发展畜牧、蔬菜等产业以及板下养殖业,现种植烤烟亩、花椒亩、魔芋45亩,取得明显成效。   据悉,近年来,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威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相继在威宁建成23个光伏电站,光伏总装机.3万千瓦,今年以来发电量达10.06亿千瓦时。   威宁地处贵州西北部,平均海拔米,是贵州太阳能和风能资源最好的地区之一,素有“阳光城”之称,太阳能、风能资源富集。   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威宁自治县高度重视,持续强化新能源发展的部署调度,并成立工作专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优营商环境,加快完善规划设计,加强服务保障,全力推动能源产业发展。   龙里大草原上,风力发电机在水汽弥漫的云雾中随风转动,若隐若现,与一望无际的草原相映,宛若仙境。     龙里风电场位于黔南州龙里县龙山镇草原社区龙里大草原上,地势平坦,天际线分明,海拔高度在米-米之间,年均气温13℃,一年四季风力资源丰富。

龙里大草原风电场

“全年天24小时都在运行,一天也离不开人。单日最高发电量达万千瓦时。”2月8日中午,中广核贵州龙里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员工正在对风电机进行节前的检修。风电场场长王方钦介绍,自年第一台风电机投入运行以来,到现在投运的风电机已达个。   中广核贵州龙里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属于中国广核集团旗下新能源公司贵州分公司,目前在运3个风电场总计装机容量MW,总投资29亿元,龙里境内风电场生产监控、办公主要集中在草原风电场。   “龙里风电是贵州省第一个通过环水保双验收的风电项目。”王方钦介绍,“自年投产以来,累计上网电量41.2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耗约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约万吨。其中,年上网电量就达到7.24亿千瓦时,实现了绿色生态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据悉,龙里风电各项目目前年发电能力约6亿度,能同时满足30万户居民的全年用电,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厂相比,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耗约1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57万吨。绿色能源的应用有力助推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迎风摇曳的风机与青山绿水呼应,成为龙里大草原上一道亮丽风景,吸引着八方游客,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促进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创新模式让腰包更鼓

立春过后,万物复苏。遵义市播州区茅栗镇银都村食用菌基地,一朵朵羊肚菌破土而出,清香鲜嫩,引人垂涎。     “都是客户提前预定,销售不用愁。”大棚里,银都村党总支书记冯中禄正带着村民采摘。今年,银都村种植羊肚菌30余亩,每亩产量可达多斤,按每斤80元算,一亩产值近2万元。

小小羊肚菌“蹚出”致富好路子

走进正安县谢坝乡东礼居“半亩鸡”养殖基地,松树林下遍布鸡棚,圈地散养的林下鸡悠闲觅食。去年,基地共卖出“半亩鸡”26万羽,全部销往上海,销售额余万元。   这是在对口帮扶的上海援黔干部、正安县委常委、副县长李国文的建议下建起来的。年,李国文来到正安县,看到这里优良的生态环境,建议当地发展林下养鸡,并在他的帮助下将林下鸡销到了上海市场。   近年来,酱香酒、茶叶、辣椒、食用菌、林下鸡、方竹笋、土蜂蜜、金钗石斛等充满“遵义元素”的农特产品,在上海、广东等沿海城市成为“俏货”。   “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既是遵义资源禀赋所在,也是遵义赖以生存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遵义市委书记魏树旺多次强调,生态环境是不可逾越的生命线,要坚持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生态建设,坚决守好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让农村家园美起来、老百姓富起来;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和不断升级的安全、多样、健康、营养、方便食品消费需求为目标,以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特色食品制造为重点,推动遵义从农产品生产大市向绿色食品工业强市转变。   这一部署,正是遵义依托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的抓手。绿色食品工业正成为遵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截至目前,遵义已拥有赤水乌骨鸡、黔北麻羊等18个地理标志产品,并成功创建了茅贡米、湄潭翠芽、兰馨、凤冈锌硒茶、正安白茶5件驰名商标。子弹头辣椒、遵义红、遵义绿、赤水金钗石斛、绥阳金银花等品牌也享誉全国。   创新种养模式,力推循环农业,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   施秉县双井镇双井村亩脆红李基地里,十几栋“鸡别墅”分布林间。“年收了10万公斤脆红李,养了0只虫草鸡。”基地负责人管明亮说,“脆红李卖出了好价钱,虫草鸡只剩几百只,都卖了。”   双井镇砂石地分布较广,土层薄、碎石多,不适合长期耕作。“如果种玉米,一亩地收益最多块钱。”管明亮说,必须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我们因地制宜,推广种植脆红李,把闲置的土地和农业经济效益不高的土地变成了绿树果林。   “后来,我们又按比例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虫草鸡。”管明亮介绍,现在全村基本形成了“脆红李+小香薯+丹参+养鸡”的循环种养模式,“村里还修了一座鸡粪发酵池,把每天清理的鸡粪倒入池里,发酵成有机肥,然后用于果树、小香薯、丹参,而小香薯的藤蔓又可以加工成鸡饲料……”   在双井镇,除了双井村脆红李基地的配套种养外,龙塘村也有亮点。该村在0余平方米的生态淡水养鱼基地旁建起平方米的獭兔养殖场,獭兔的粪便就是最好的生态鱼饲料,这种“变弃为宝”的循环农业生产,让龙塘村的兔业、渔业实现双丰收,年增收20余万元。   施秉县近年来依托资源禀赋,改善生态环境,着力调优产业结构,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创新探索“1+N”套种套养一体化产业模式,全力打造新型的立体循环农业生态系统,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   “鉴于循环农业带来的可观效益,我们已决定由农业、环保两家部门联合发力,持续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为乡村破解农业污染难题提供一条有效路径,同时助力农村优化产业结构,节约资源,提高生产效益。”该县农业局副局长曹乾国表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刘娟袁鹏蒋洪飞余光燕

通讯员邰胜智

编辑胡锐   编审田旻佳李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13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