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贵州全省上下的首要政治任务。全省各地区各部门正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狠下功夫,认真组织开展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学习大落实”活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贵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为深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我省新闻战线全面启动“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贵州新闻媒体‘千人百进’大型蹲点调研采访活动”,记者将深入基层一线,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紧扣贵州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记录、讴歌基层干部群众如何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多彩贵州网特推出“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专栏,通过新闻采编人员真蹲实驻的生动鲜活报道,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满怀激情讲好贵州发展故事。
最近,黄平县学坝村温室大棚里的草莓频繁出现在“朋友圈”和“抖音”里,成为冬季“爆款”。
范碧贵采摘自家成熟的草莓
12月12日,记者走进学坝村的草莓种植基地,绿油油的蔓叶丛中,绯红鲜亮的草莓点缀其中,让人赏心悦目,垂涎欲滴。“草莓才刚熟,就有很多老客户打电话来预订了。”基地负责人范碧贵告诉记者:“我家草莓40元一斤,不愁卖。”周末到基地采草莓的游客络绎不绝,范碧贵一天收入余元。
今年51岁的范碧贵是学坝村村民,种植草莓已有9年时间,种植面积10余亩,品种为章姬草莓。早在青年时期,他就对种植草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90年代末期,我就种了半亩草莓。当时是露天的,雨水一冲,草莓就坏了。”范碧贵说,由于没有经验,那次种草莓以失败而告终。
“你种草莓有什么用?吃不饱饭,赚不到钱,不要再种了!”来年打算再次尝试种草莓的范碧贵被其父亲好一顿训斥。
绯红鲜亮的草莓点缀其中
年,在广东务工的范碧贵有了一些积蓄后,就产生了回家创业的念头。在征得家人的同意后,他返回学坝村开始种植中药材太子参。“干了三年,由于太子参的价格波动很大,还是没能赚到钱。”范碧贵摇了摇头说。
于是,范碧贵想起了曾经尝试过的草莓产业。
绯红鲜亮的草莓点缀其中
“年,在老乡的引荐下,我跑到贵阳、凯里等地去考察草莓种植,觉得市场很不错,决定尝试种草莓。”范碧贵说,那时一亩草莓投入的成本约为1万至1.2万元。
“成本太高,风险很大,我不支持!”范碧贵的决定受到了妻子的极力反对,但范碧贵始终认为,草莓市场潜力巨大,G国道穿村而过,学坝村处于黄平县至施秉县的中心,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加之学坝村有着优质的山泉水资源,在成本上可以低一些,于是顾不上妻子的反对,范碧贵就立即投入到繁忙的种植工作中去。
流转土地、盖大棚、育苗……第一年,为了节省成本,范碧贵尽量不请人务工,什么事情都亲自上阵,通过辛劳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采摘的草莓
“有一天我到大棚查看的时候,发现草莓竟然红了,欣喜之余我把红彤彤的草莓拍了图片发到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很多人便开始找上门来采摘。”范碧贵说,第一年就赚到了几万块钱。
尝到甜头后,范碧贵对发展草莓产业信心十足。
第二年种植草莓,他开始带动村民就业。有了就业岗位,学坝村村民潘家英得到了在家门口工作的机会。“我就负责种植、浇水等工作,只要农闲时,我都会打电话问一问范老板有没有活路,每次都有活给我干!”潘家英高兴地说,一个小时10块钱,一天干下来也能拿到80元至元。
范碧贵介绍说,现在他草莓基地长期带动6至7人务工,均为学坝村村民。
如今,范碧贵种植草莓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谈起草莓种植技术他颇有经验地说:“种植草莓最重要的就是育苗环节,每年从2月份开始育苗,到8月份移栽。时间越长,草莓苗的根越粗壮,那么它的存活率就会很高,坐果率和好果率也相应高了很多。”
“这几年,我吃草莓都是到学坝村采摘,他们的草莓汁多糖分足,口感特别好。”前来学坝采草莓的黄平市民杨女士一边采摘一边兴高采烈地说。
草莓种植大棚
由于生意火爆,近年来,范碧贵草莓种植规模从1个棚增加到现在的21个棚。他采取的“种植+观光+采摘”销售模式,不仅让草莓不愁卖,而且带火了村里的乡村游产业。
“每年从12月份至次年的5月份,只要是节假日,周边很多市民就开着车到学坝村采草莓、吃腤汤,很热闹。”学坝村党支部书记程方高兴地说。
为了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范碧贵明年还要扩大种植规模,目前已经在协商土地流转事宜。他表示,将陆续引进更多的草莓品种,为游客提供更多选择。期盼能够将学坝村建设成为黄平、施秉两县市民采摘草莓的第一目的地,打造学坝草莓品牌。
记者:李浩
一审:王晓江
二审:姚辉
三审: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