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彩妹摆贵州丨解放施秉,从鹅翅膀开始

中科爱心救助 http://nb.ifeng.com/a/20180427/6536099_0.shtml
多彩妹摆贵州-11.28.mp:02来自多彩贵州网

多彩妹摆贵州

NewsWatch

解放施秉,从“鹅翅膀”开始

Acolorfulday,awonderfulstart!多彩的一天,美好的开始!欢迎收听“多彩妹摆贵州”。这里有中国第一座现代公路立交桥,它建于年。远观形如天鹅展翅欲飞,因此得名“鹅翅膀”。“鹅翅膀”曾是湘西进入贵阳的必经之路。“鹅翅膀”之战,是解放施秉的一声巨雷。

年11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从湖南进入贵州,分路迅速挺进。11月8日,人民解放军第5兵团16军46师攻占镇远后,所部团2营奉命于是日下午冒雨到达镇雄关,布置攻袭鹅翅膀的诸项事宜。当天刚擦黑,白天就迂回到镇雄关北侧的该营5连,由连长任富月带领下山插向敌后。行至跳水河碾房,得一位老农民领路,走秘径搭起人梯攀越手爬岩,成功袭取距离鹅翅膀1.5公里的刘家庄临近哨所,随即整个进攻鹅翅膀的战斗打响。

11月9日晨,国民党驻防施秉县城的守军在布置炸毁施秉大桥的事宜后遂弃城而逃。下午2时,人民解放军顺利解放施秉县城!此次解放施秉县的战斗,在历史上称为“鹅翅膀战斗”。鹅翅膀的胜利,打开了通往贵阳的重要通道,是贵州解放的重要里程碑。年,当地交通部门在鹅翅膀外侧新建成一座“螺丝桥”,承接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新的“螺丝桥”与原本的鹅翅膀一起伫立在甘溪村,遥望着施秉县城,成为了珍贵的解放记忆。

由于长期受生产资料、交通闭塞和历史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生产力低下,那时的施秉县经济发展是“一穷二白”,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商业衰败,粮油、旅栈、杂货、饮食等百业不兴。与其说是“城”,倒不如说是一个乡村,十字街东南向的街道两边都是破旧不堪的百年木草屋,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低下,解放时的财政年总收入折合人民币仅有20余万元。

如今,“鹅翅膀”成为贵州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见证者。走进附近的施秉甘溪村林下虫草养鸡示范基地,当地利用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优势,选择合适的产业,既带来了经济效益,又保护了生态的良性循环。

70年来,施秉县建设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路走来,披荆斩棘,从无到有,从穷乡僻壤到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从低矮茅草房到高楼拔地而起,从交通闭塞到出行道路四通八达,从贫穷落后到同步小康,书写了壮阔辉煌的壮丽篇章。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施秉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县尽锐出战、发起总攻,取得决战脱贫攻坚的根本性胜利,在年4月,退出贫困县行列。

感谢收听,如果觉得节目不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089.html